旧版入口|九江学院|加入收藏

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积极参与首届九江语文教育研讨会

发布者:文/费瑞超 刘雨慧 图/何仁杰 审/李勤合 张雪莲  时间:2025-03-30 08:26:42  浏览:

3月29日,首届九江语文教育研讨会在九江学院主校区成功举办。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代表全程参与,与专家学者共话语文教育传承与创新,助推专业传承与创新发展。

研讨会聚焦语文教育协同提质与国家语言文字推广,紧扣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九江学院副校长李松志在致辞中强调,学校始终将语文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青阳腔非遗传承人进课堂”等创新实践,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深度融合。“李白笔下‘青天削出金芙蓉’的诗意,需要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这一观点引发学生深刻共鸣命。使大家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更要与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

九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邱玉林在致辞中强调,九江作为诗词之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天然资源。他指出:"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气象,到‘采菊东篱下’的隐逸情怀,这些诞生于九江的经典文本,是语文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希望九江市各教育单位构建"校地协同"新生态 激活语文教育新动能,通过"名师工作室+高校协同"模式提升教师文本解读与文化传承能力,期待通过校地深度协同,让语文教育既扎根九江山水,又拥抱时代浪潮。

江西师范大学詹艾斌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语文学科的根本方向是“生命教育”,其核心在于德性培育。强调通过文学作品传递人文精神,塑造学生价值观。提出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语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德安县教育局局长李瑞生、市同文中学副校长游云等嘉宾,从教育管理、语文教学实践等角度分享宝贵经验。教务处副处长何春根、文学院院长李勤合、副院长柯镇昌、陈建华副教授及学生代表孙梦薇的交流发言,从高校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的基层实践和九江地区语文教育提质路径、凸显高校在语文人才培养中的桥梁作用。会议特别关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的基层实践,将地方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为九江地区语文教育提质提供可操作性路径。

九江市第一中学徐林老师在题为《摆渡与燃灯:语文教师的角色钟摆》的交流发言中,提出语文教师的灵魂三问:语文教师是谁(为何教)?语文教师为何(教什么)?语文教师何为(如何教)?他说,语文教师既要有摆渡者的勇气和智慧,还要有燃灯者的视阈与良知,要学会在“育人”和“育分”之间寻求平衡与兼顾。语文教师必须能够丰盈自己的学养。要有沉潜蓄势的笃定力和约取薄发的表现力。既要有追求“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大度,更要有“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的深度,从而踏入语文教育的澄明之境。

与会大学生纷纷表示,研讨会如同一场“思想启蒙”。2024级学生刘雨慧感慨:“语文教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以生命唤醒生命。”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卓越语文教师需兼具三重素养:文化传承者:活化经典,链接传统与现代;价值引领者:以德性教育为瓣,绽放生命之花;终身学习者:保持“细斟北斗”的学术追求与“自拔其根”的反思精神。

未来,文学院学生将以此为起点,在践行“有温度的生命教育”道路上砥砺前行,为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为语文教育的发展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