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简介 | 党团建设 | 教学工作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科学研究 | 师资力量 | 学生管理 | 华文教育 | 校友风采 
请输入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文传会客厅>>正文
北师大周星教授畅谈对中国电影文化的认知思考
2011-04-18 11:33  

    电影在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赏析电影?中国电影现状你了解多少?2009年11月20日晚七点,北师大的周星教授做客我校第63期濂溪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中国电影现状问题分析》的精彩讲座。党委副书记熊才水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我校副校长纪岗昌教授主持,党委宣传部和部分院系负责人与500余名师生及电影爱好者到场聆听了这场讲座。


  讲座伊始,周星教授用PPT展示出一段字幕:“北京雪色渐消,九江阴霾略散——肯定不是我带来的微阳,但曙色美好,一定是大家带来的。”精彩的开场拉进了与听众的距离。


  周星教授首先点出自己和同学对电影的赏析立场可能不同,身为国家电影审查委员的他,是以国家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为立场的。以《建国大业》的票房本可以逼近《变形金刚2》的票房,却又突然戛然而止的例子点出目前判断中国电影的基本思路是:多元判断莫衷一是,喜之有加却依旧不满。


对中国电影文化的认知思考,周星教授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市场机制与大众文化决定性;娱乐需求与网络环境影响力;意识形态与文化取舍制衡力。并在这三个方面的讲解中围绕着发展问题阐释了:市场立足与艺术旁落;情感失落与娱乐至上;人性迷雾与技术理性。


  针对“市场机制与大众文化决定性”和“市场立足与艺术旁落”问题,以《建国大业》显示的“投合,大投入、打明星、大推销、打档期,趋同娱乐,60年积淀形成的热潮”现象分析了市场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并以“手纸和牙刷”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显示出了影视深处的矛盾和心理需求。并指出“得失最大的产业形态变化,历年的进展最大的无疑是市场机制的建立,但缺失最大的也是,也更多是本土民族传统”。

  针对“娱乐需求与网络环境影响力”和“情感失落与娱乐至上”问题,周星教授指出:商业大片和娱乐因素活跃的影片占据主角,而文艺电影却没有多少天地。他说,功利的文化不是精神文化的要义,本土价值观自信是文化的内核,要做到“一,坚持本土文化之核,吸纳外来文化之长;二,丰富人性文化之本,凸显主流价值观之优;三,容纳多元文化之色,强化感染温暖之情”

  针对“意识形态与文化取舍制衡力”和“人性迷雾与技术理性”问题,通过颇具有争议性的《色戒》,周星教授指出:电影理应是让心灵美满,让人生美好。还要坚持人性观、求知观和传统观。

  而对于中国电影的赏析,周星教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发展比挑剔好;稳妥中庸比激进好;鼓励比棒喝好。

  整场讲座在一片掌声中结束。周星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北师大重点实验室“数字艺术实验室”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委。主要专业方向是影视史论,影视文化传播与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方面。 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5-6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艺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奖电影召集人等15个职务。


  11月20日下午,应我校信息技术中心的邀请,周星教授到我校数字传媒教学中心参加座谈会,并对该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可行性意见。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