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发挥“传帮带”育人效能,5月18日,九江学院文学院组织2024级10名汉语言文学学生全程参与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通过志愿服务、现场观摩双轨并行,助力赛事圆满举办的同时,为低年级师范生搭建沉浸式学习平台。
志愿青春:在服务中践行师范精神

上午十一点,文学院志愿者周垚已抵达竞知楼,协助布置赛场、调试设备。“我的任务是准备好评分表,调试好多媒体设备,保障下午比赛的有序进行”,他边整理边介绍,“在参与志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严谨和公平对竞赛的重要性。”
在模拟上课环节,志愿者夏若岚、裴新甜负责微格1教室的计时举牌工作。“选手们10分钟的授课浓缩了教学设计、板书、互动等多项技能,我必须精准把控时间,这是对参赛者的尊重,也是对我的锻炼。”夏若岚表示,通过近距离观察学长学姐的临场表现,自己对未来教学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观摩感悟:在启迪中明确成长方向

“高中语文组选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授课令我印象深刻。通过情景还原与意象解析,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触摸苏轼笔下赤壁的雄浑壮阔。”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罗思瑶在观摩笔记中写道。与她同组的周雅晴则对即席讲演环节印象深刻:“选手结合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把题中的关键词“自来水”解读为当代教师创新性与时代性的要求。思路清晰,言语流畅,也启发了我今后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方向。”
赛后,观摩学生纷纷分享心得。2024级学生祝心悦坦言:“过去认为教学只需‘讲清楚’,现在明白上课需要有重点、有细节,连PPT字体这种‘小事’也要多加注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经验凝练:构建师范生培养闭环

文学院副院长程亚恒指出,本次活动的创新在于“三结合”:一是赛学结合,志愿者全程参与赛事运营,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二是高低年级结合,通过观摩实现技能传承,形成“参赛-备赛-学习”闭环;三是反思与实践结合,输出观摩心得,推动被动观看转向主动思考。
下一步,文学院将进一步夯实“以赛促教、以观促学”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师范生从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培养优秀教学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