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九江学院|加入收藏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优秀诗歌文化助力地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九江学院)专家参加江西湖口县渔文化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图文/ 弘文 审核/李勤合  时间:2025-08-09 09:33:20  浏览:

8月7日,由湖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九江市文化名家高平工作室联合主办的江西湖口县渔文化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湖口县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湖口县非遗传承人及基层代表围绕“传承·创新·共生:长江大保护形势下的湖口渔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共商长江鄱阳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路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九江学院)首席专家李勤合教授从古代诗歌中挖掘湖口渔文化品牌优势资源,助力湖口县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研讨会上,九江市文化名家高平工作室非遗领衔人高平希望湖口县通过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转化,将湖口渔文化从“资源禀赋”升级为“发展动能”,为长江流域文化生态保护提供可复制的“湖口样本”。浙江省象山县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专家吴健分享了国家级保护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整体性保护经验,强调活态传承与分区保护的重要性。南昌大学旅游学院顾筱和博士指出,湖口渔文化兼具长江与鄱阳湖双重基因,需系统梳理明清渔俗、渔具技艺等源头变革,突出湖口特色重点,打造渔文旅融合示范区。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张小谷教授提出“禁渔修复+科技赋能”双轮驱动策略,坚持三产融合,筑基、增值、拓市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九江学院)首席专家、九江学院文学院院长李勤合教授则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有关湖口酒糟鱼、湖口螃蟹等经典渔文化品牌的经典诗歌资源,建议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持蟹赏庐山”等文化IP,强化千年渔乡品牌。李勤合指出,从有文献可考的历史来看,湖口酒糟鱼产生不迟于魏晋时期,并且孕育了“江州岳府腌鱼”这样驰名全中国的经典食品。而湖口螃蟹得到了宋代以来文人雅士的偏爱,黄庭坚、韩驹、李纲、陆游、徐似道、岳珂、曹彦约等人都有不少诗篇吟诵九江螃蟹。九江人还用酒糟鱼的办法腌制螃蟹,称为糖蟹,不仅让螃蟹更加美味,而且食之不燥。浙江人陆游历数牛尾、猫头、黄雀、白鹅等天下珍馐,最后将浔阳螃蟹和家乡的蔊菜并列为当时天下美味:“浔阳糖蟹径尺余,吾州之蔊尤嘉蔬。”

宋代的李纲因为积极主张抗金,被奸臣贬官到江西省建昌军(今江西南城)。谪居的日子里,因为得到朋友从九江送来的螃蟹,而暂时忘记了乡愁:“平生最爱梁溪居,溪头紫蟹几尺馀。……那知谪堕荒山里,乃有此物供臞儒。客云来自九江郡,分以饷我良勤渠。……流膏斫雪快一嚼,不复怅望思东吴。”

宋代徐似道是浙江黄岩县上珙(今属温岭市)人,曾任江西提刑,非常喜爱九江的庐山和螃蟹,曾写诗赞美道:“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亦知二者古难并,到得庐山吾事足。庐山偃蹇坐吾前,螃蟹郭索来酒边。持蟹把酒与山对,世无此乐三百季。时人爱画陶靖节,菊绕东篱手亲折。何如更画我持蟹,共对庐山作三绝。”人们都说不到庐山来观赏美景那就辜负了一双眼睛,不吃螃蟹就那就辜负了自己的肚子。这两者自古以来就很难两全其美,但如果你真到了庐山,事就齐了!在九江庐山吃螃蟹是人生最大乐事,是精神生活与物质享受的高度统一,诗人徐似道将自己“持蟹把酒与山对”称为三绝。

湖口地处第一大江长江和第一大湖鄱阳湖的汇合处,渔业资源和渔业文化丰富,在中华古典诗文中有着比较丰富的体现。深入挖掘、整理古典诗文中的渔业文化资源,有助于唤起广大人员对渔业文化生态建设的认知和认同,也能为建设更加完整、丰富的渔业文化生态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