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九江学院|加入收藏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九江学院)举办推普周主题班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者:文/刘锦腾 图/肖泽宇 胡 佳 审核/丁侃 杨思迪  时间:2025-09-14 22:08:06  浏览:

9月14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九江学院)在文友楼117室举办"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班会活动。本次活动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通过多元形式深化师生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理解,为迎接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营造浓厚氛围。

活动首先,全体师生共同观看2025年全国推普周公益宣传片。该片以“同心圆”为创意核心,通过各族少年儿童、教师、基层干部、推普志愿者、语言智能技术研发人员等群体代表的真实故事,展现普通话在个人成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推动作用,生动展现普通话在打破地域隔阂、赋能乡村振兴、推动科技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阐释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文化基因"和"精神纽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意义。

随后,“文小青”乡村振兴服务队指导老师吕敏分享了暑期赴新疆阿图什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经历,以“从听得懂到用得上”为案例,揭示推普工作的深层价值:语言即工具,更承载文化:普通话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传播增强文化认同;语言促交融,助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群众掌握普通话后,得以更广泛参与社会活动、获取信息资源,推动当地经济与教育发展;语言筑纽带,凝聚民族力量:推普工作成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

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A2423班的邹明、邱小梅、何萱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分享了他们对推广普通话的深刻体会。他们表示,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推普需“接地气、入人心”,推普工作不应局限于语言规范的传授,更应融入日常课程教学,通过设计情景对话、文化主题活动等创新形式,让大家在语言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兼具规范语言能力与深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与此同时,A2424班的费瑞超、彭文坤、张景源、张登峰则从乡村教学一线的观察出发,指出:“在乡村,普通话是孩子们打开世界的‘钥匙’。”许多留守儿童因缺乏普通话环境,在升学或外出时面临沟通障碍,而推普工作通过课后兴趣班、亲子共读活动等形式,不仅帮助孩子跨越语言门槛,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信成长。

此次主题班会以“理论+实践”“案例+感悟”的形式,无论是扎根课堂的育人实践,还是走向乡村的公益行动,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使命担当。“语言通,则文化通;文化通,则心灵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将成为凝聚民族力量、铸牢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