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简介 | 党团建设 | 教学工作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科学研究 | 师资力量 | 学生管理 | 华文教育 | 校友风采 
请输入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学科规划>>正文
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九江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五年(2007-2011)工作规划
2008-04-14 15:38  
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九江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五年(2007-2011)工作规划

2006年8月28日,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公布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赣教高字〔2006〕70号)文件,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遴选为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按照江西省教育厅建设重点学科的文件精神,九江学院对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配套了50000元/年的建设经费。根据江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以及九江学院《关于印发〈九江学院重点学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九院字[2006]200号)、《关于公布九江学院“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配套经费的通知》(九院字[2006]201号),我们制定了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经费管理办法,并对2007-2011年五年的学科建设工作规划及资金分配作出安排。

一、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简介

九江学院的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以文化传播学院的古代文学专业为基础,2003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课程,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以及科研成果突出者,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形成了陶渊明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九江庐山文化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1、陶渊明研究

陶渊明是九江地区的文化名人,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九江地区有关陶渊明文化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如保存和开发陶渊明的遗迹,建设陶渊明纪念馆,开展以陶渊明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开展以陶渊明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等。作为九江地方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理所当然应当承担起陶渊明研究的任务,为地方文化的建设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陶渊明研究的特色之一:历史悠久,影响较大,而且有《九江学院学报》的“陶渊明研究专栏”作为依托阵地。

我校的陶渊明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984年,我校的学报(哲社版)的前身《九江师专学报》就开设了“陶渊明研究专栏”,此后20年一直坚持开办,发表了有关陶渊明研究的文章300余篇,其中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发表的研究文章,使得我校成为国内公认的陶渊明研究的主要基地,许多有影响的陶渊明研究文章都在这里面世。以学报为龙头,发动了一批教师参与研究,20多年来,有许多教师程度不一地进行了该项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积淀。九江学院组建以后,《九江学院学报》继续开设“陶渊明研究专栏”,除继续发表校外专家的文章之外,也积极鼓励本院系的教师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文章,使我校的陶渊明研究有了稳固的依托阵地。

陶渊明研究的特色之二:积累了一批优秀的研究人才。

在良好的陶渊明研究氛围中,我院积累了一批陶渊明研究的专门人才,如徐声扬先生,从1984年到2003年,发表陶渊明研究的文章约30篇,其中有8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如陈忠、梅俊道教授,长期担任学报编辑,为专栏的长期开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发表了许多有关海外陶渊明研究的文章。吴国富副教授从2000年开始陶渊明研究,已经发表陶渊明研究的文章7篇,其中《陶渊明以诗立言辨析》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详细摘录,产生了一定影响。目前已经完成专著《论陶渊明的“中和”》,200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在九江学院迅猛发展的良好形势下,又有几位学术潜力很大的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加入了陶渊明研究的行列,为陶渊明研究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

陶渊明研究的特色之三: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有固定的特色课程,形成了陶渊明研究的有力保障。

早在九十年代,我校就成立了学术机构“陶渊明研究中心”,九江学院组建以后,陶渊明研究中心归文化传播学院管理,人员与经费有了更多的保障。该中心经常开展研讨活动,组织研究活动以及对外学术交流。例如1998年、2000年,就两次组织了“中日陶渊明学术研究研讨会”,日本国六朝学术会的主要成员、国内各高等院校的陶渊明研究专家都参与了大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陶渊明研究作为古代文学研究专题之一,不定期的在中文专业开设。九江学院组建以后,又将《陶渊明研究》作为中文专业指定的选修课程,课程建设的各方面目前已基本完成,取得了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2、元明清文学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研究。教授秦川博士很早就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她对李渔的短篇小说《十二楼》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明清小说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李渔的<十二楼>的思想内容》、《李渔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的艺术成就》等。2001年博士毕业之后,集中对中国文言短篇小说进行了研究,文章有《(青琐高议)古代小说评点的滥觞》,发表于《光明日报》2002年5月15日;《“虞初体”小说总集的历史变迁》,发表在《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明清拟话本、章回本小说中七言标题回目形式溯源》发表在《光明日报》2002年9月11日;《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兴衰及其原因》发表在《上海师大学学报》2002年第8期;《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发表在《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2003年第一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青琐高议〉和〈绿窗新话〉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李渔小说心理学浅析》发表在《零陵师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等。200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

国内关于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小说史料的收集整理、小说名篇的评点上。秦川博士的研究与此不同,她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理论,研究了古代小说点评的内容,以及小说集的编撰标准等。这方面的研究,能够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

主要研究内容之二:元代文学的研究。这方面的主要研究人员是吴国富副教授。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发表关于元代文学的研究文章12篇,出版专著一部。

关于元代全真教与元曲关系研究的重要文章有:《元代隐逸散曲中的自慰心理》,发表于《杭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元曲家卢挚事迹补遗》,发表于国家图书馆《文献》2001年第3期,《道化与张养浩的<云庄乐府>》,发表于《中国道教》2002年第2期。2002年,专著《全真教与元曲》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文库的立项,2005年4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引起了一定的影响。关于元代诗歌的研究,也是他致力的一个方面。2002年,梅俊道教授与吴国富副教授共同申报《元诗的宗唐与变唐》,获得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立项,吴国富发表《元代田园诗的宗唐与变异》《奇幻的消退与元诗宗唐》《古代诗人性情显隐之变》《官场生活与元诗宗唐的矛盾》等论文,2005年结题。目前已经完成专著《元诗的衰落与新变》,在联系出版之中。

国内关于元代文学的研究比较薄弱。对于全真教与元曲关系的研究,更为稀少。吴国富的《全真教与元曲》,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全真与元曲关系的研究专著,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关于元代诗歌衰落与变化的系统研究,在国内也非常少见,这项研究有助于把握古代诗歌衰落的根本原因,变化的总体脉络。

3、九江庐山文化研究

九江庐山文化研究是我校传统的学术研究,具有20多年的研究历史,长期以来,有古籍所、庐山文化研究所承担主要的研究任务,由梅俊道、罗龙炎分别担任所长,并联合庐山管理局有关部门,成立了庐山文化研究会,由欧阳毛荣担任会长。在多年的研究历史中,发表了大量学术研究论文,出版了几部相关的专著,申报并获得了省社科项目,承担并完成了地方文化建设的相关任务。主要研究内容与特色有如下两方面:

第一,关于庐山文化的研究。(1)关于庐山文化特点、成因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研究。罗龙炎《庐山文化史》,成为省社科院规划项目,不少研究成果,被用于庐山历史名胜的开发与建设,对本地区的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有徐效刚的《庐山学》等著作。(2)关于庐山与文学艺术的研究,如产生于庐山的山水诗,田园诗等,有罗龙炎等编选了《九江名胜诗词选》,梅俊道参与编选了《九江山水诗词大观》等。(3)庐山与宗教的研究,主要是庐山与佛道关系的研究。宋元时期是庐山道教文化的辉煌时期,白玉蟾等著名的南宗道士,成为道教内丹派的重要开创者,在庐山留下了很多遗迹,对古代文学影响很大。元代占据庐山的就是全真教,他们上承内丹派,接受了北方教派的影响,形成了与江西龙虎山天师道明显不同的特色,研究它的思想以及对当时文学的影响,既可以建构庐山文化的整体印象,也可以弥补国内该方面研究的欠缺。该方面的研究论文有《全真教与元散曲讽世精神的淡化》、《金元全真词与元散曲的俳体》等,或受到省社科院的关注,或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4)庐山与教育、旅游、近现代政治文化的研究,主要是白鹿洞书院的研究,以及濂溪书院的研究。罗龙炎的专著《毛泽东与庐山》,《红尘论》、《豫章丛书》之《浔阳纪事》等;结集出版的有《周敦颐研究》、《朱熹与中国教育制度》等。

第二,九江文化研究中有黄庭坚研究,这项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曾经多次组织、出席黄庭坚学术研究的会议,编印《黄庭坚研究论文集》,出版《黄庭坚研究论文选·江州二贤集》、《黄律卮言》,并开创了学报《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专栏,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黄庭坚的主要人员为梅俊道,十年来以专著、古籍整理、论文等形式发表了成果20多项,其次有罗龙炎等,并培养了几位有学术潜力的年轻教师。

本学科有三个研究方向,2007年-2011年各项工作指标,都必须与这三个研究方向有关,借以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其中陶渊明研究有较好的历史基础,但目前研究力量有待强化;庐山文化研究有一定基础,但迫切需要培养人才,突出研究重点;元明清文学研究起步较晚,需要取得重大突破。

二、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情况简介

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的建设,既要按照省教育厅规定的指标、九江学院的有关要求进行全面建设,又要依托文化传播学院以往积累的基础,充分发扬自身的优势,尽快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突出自身的特色。

1、学术队伍

学科带头人吴国富,1966年出生,浙江大学古代文学硕士,2003年破格评为副教授,2003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古籍整理会委员,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从2002年到现在,共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的省部级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的江西省优质课程1项。2002年,论获得江西省第十次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项。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30篇,其中在国家一级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7篇,在国家图书馆《文献》上发表的《元曲家卢挚事迹补遗》曾获得江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5年出版专著1部《全真教与元曲》,24万字,该书为江西社科文库出版资助项目。他在元代散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得到专家的重视与好评;作为陶渊明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担任陶渊明研究课程的教学,陶渊明研究专栏的编辑工作,积极从事陶渊明研究的工作,目前已经发表有关陶渊明研究的论文6篇,其中《陶渊明以诗立言辨析》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详细摘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7年出版专著《论陶渊明的中和》。吴国富在各方面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至现在,共获得省级奖励6项,另有市级奖励2项,校级奖励8项。

古代文学学科的队伍结构合理。共有15人,其中正高人员5人,占33%;副高3人,占20%;博士1人,占7%;硕士8人,占53%;平均年龄42岁,已经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

2、科学研究

近年来本学科成员共发表学术文章50篇,人均发表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5篇,占总数的30%,出版专著7部。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古籍整理3项,省部级项目7项。目前可支配使用的经费,校外来源部分为5.27万元,学校配套的资金基本到位,总计可获得经费10.54万元,人均0.7万元。科研奖励,共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科研基地主要有陶渊明研究中心,成立于1997年,2006年并入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学科曾经举办了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如中日陶渊明学术研讨会等。

3、教学与人才培养

已经培养本科生5届,其中有17人应届考上硕士研究生。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古代文学优质课程。正式出版教材5部。

5、工作条件与管理工作

古代文学学科的教学设施完善,学校已有的设备可以满足教学与研究的需要。目前我校中文图书为162万册,其中古代文学相关可以利用的有12万册,刊物有2040种,其中古代文学相关可用的有1500种。这些图书资料设备包括大型的《四库全书》、《丛书集成》等,可以满足科研的需要。同时,学校在网络资源方面建设良好,目前有比较完备的数字图书。

我校在科研经费的配套方面主要途径有:学校通过奖励的形式,下发经费;通过重点资料建设的方式,配套经费;院系通过配套奖励的方式,补充投入,同时对科研突出的教师优先提供开会、进修等机会,加大科研投入。

古代文学管理制度齐全。该学科在承担古代文学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九江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掘与利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均有全盘的规划与考虑。各个研究方向的力量配备合理。其中陶渊明研究有长期的历史积累、有固定的专栏(在《学报》上)、有特色课程《陶渊明研究》、有专门的科研机构陶渊明研究中心、有成学术梯队的研究成员、有比较丰富的研究资料、有畅通的对外交流渠道,是古代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