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汉语》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5230001(上学期)、05230002(下学期) (二)课程英文名称: (三)开课对象:汉语专业(专科)、语文教育专业(专科) (四)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综合性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本课程以培养、训练运用古汉语语言知识阅读浅显的古代文献、分析文言作品的能力为目的。修学本课之前应先修现代汉语。 (五)教学目的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六)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词义分析、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72 学时 分数: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 学 内 容 讲 授 实验/实践 合 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工具书的使用 6 6 第三章 文字 12 12 第四章 词汇 12 12 第五章 语法(一) 8 8 第六章 语法(二) 8 8 第七章 音韵和诗词格律 12 12 第八章 综合应用 12 12 合 计 72 72 (八)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方式,辅以学生课后自学和练习。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综合成绩根据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 、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是一个怎样的学科,以及学习这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同时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古代汉语”学科研究的对象 1、“古代汉语”的内涵 2、汉语发展的分期 二、学科性质和任务 三、古代汉语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一)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 (二)科学的方法 (三)学习古汉语的重点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简介 考核要求: 1、古代汉语学科为什么以文言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为什么要开设“古代汉语课”? 3、如何理解古代的死记硬背教学法? 4、“文言”与“古白话”的内涵 第二章 工具书的使用 教学要点: 本章是古代汉语的入门内容,主要介绍工具书的性质、作用及其种类,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工具书的编排体例,掌握常用工具书的检索方法。基本概念:工具书 字典 词典 反切法 直音法 叶音法 说文解字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工具书的特征及其功用 二、工具书的种类 三、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 四、古代的注音方法 五、几种常用的工具书 文选:《巫山、巫峡》、《郑伯克段于鄢》
考核要求: 1、工具书有哪些种类? 2、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那几种? 3、反切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 4、直音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应当如何评价这种注音方法? 5、叶音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应当如何评价这种注音方 第三章 文字 教学要点: 本章讲解汉字的知识与理论,学习本节,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体构造理论,即传统的“六书”,要让学生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情况。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字形解说汉字意义的能力,为研究汉字与阅读古籍创造条件。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 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一) 甲骨文 (二) 金文 (三) 战国文字 (四) 小篆 (五)隶书 (六)楷书 二、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一) 隶变 (二) 变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六书说” 二、“四体二用”说 三、唐兰的“三书”说 四、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 五、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
第三节 古书的用字 一、 古今字 二、通假字 三、异体字 四、繁简字 第四节 因形求义 一、 因形求义的意义 二、 因形求义的步骤和方法 三、因形求义要注意的问题 文选:《齐桓公伐楚》、《鞍之战》 考核要求: 1、“六书”分别是怎么创造汉字的? 2、 篆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 隶书在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4、 人们是怎样给古今字分类的? 5、 异体字在形体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 6、 简化字的简化方式有哪些? 7、六书问题、隶变问题、异体字问题 第四章 词汇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阐述古今词义的差异性,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古今汉语词汇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了解古代汉语的构成和词义的表达特点:并努力培养他们辨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了解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汉语词汇的结构和发展 一、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二、 古代汉语词的外部结构特点 三、古今词汇、词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中的古今 二、造成古今词义差异的原因 三、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 四、词义变化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多义词 一、 词义的引申 二、汉字字形分析与词的本义 三、同音借用与假借义 第四节 古代汉语词的同义关系 一、 同义词的定义 二、 同义词的确证 三、 同义词的辨析 第五节 古代汉语的同源关系 一、 同源词的定义 二、 推源和系源 三、 研究同源关系的意义 文选:《孙膑》、《张骞传》 考核要求: 1、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哪几种情况? 2、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 3、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各有什么特点? 4、古今词义在情感色彩上有哪些差异? 5、怎样探求词的本义?探求本义应注意什么问题? 6、词义是怎样引申的?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应注意什么问题? 7、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第五章 语法(一) 教学要点: 本章讲授的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判断句、被动句、词序等问题。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理论、要让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内涵,掌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等语法现象,要教会学生理解、翻译有这种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并培养他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识别这些文言语句的能力。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三、数词用作动词 四、动词的使动用法 五、名词作状词 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用“於(于)字的被动句式 二、用“见”或“见……于……”的被动句式 三、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四、用“被”字的被动句式 文选:、《华佗传》、《誎逐客书》 考核要求: 1、什么是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有哪些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使动用法是怎样表达语句含义的? 3、意动用法是怎样表达语句含义的? 4、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有何异同? 5、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哪些内容? 6、应当如何从语法角度辨别文言语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7、古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有何不同? 8、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形式? 9、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是什么性质的词?起什么作用? 10、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是”是从哪里来的? 11、古汉语有专职的判断词吗?“为”、“唯”、“乃”、“即”在古汉语判断句中都起什么作用? 12、何为“被动”?何为“被动句式”?汉语古今的被动句有什么异通? 13、古汉语的被动句式有哪几种?都是怎样构成的? 14、“于”字被动句式中的“于”语法作用是怎样的? 15、“为”字被动句式有什么特点? 16、“见”字被动句式有什么特点? 17、“被”字被动句式是怎样发展来的? 18、古汉语判断句活用可以表示哪些内容? 19古代汉语中有哪几种宾语前置现象?各种宾语前置所需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20、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在表义上有什么特点? 21、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都是怎样表示行为数量的? 第六章 语法(二) 教学要点: 本章讲授的是古代汉语代词、副词介词与连词、语气词与词头、词尾等的用法。 代词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古汉语代词的性质及作用,要掌握一些主要代词用法的特点,还要掌握一些代词间用法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古汉语代词的理解与认识,并提高阅读理解古籍的能力。 副词是要让学生了解副词的特殊性质,要掌握一些主要副词古今含义和用法的差异,能从古籍中正确辨认出这些副词,并准确理解其用法和意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古籍的能力 介词与连词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古汉语介词与连词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介词、连词古今用法的差异。培养学生具体分析文言语句中介词与连词使用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古籍的能力。 语气词与词头、词尾是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古汉语语气词的使用方法和其表达的语气,了解一些词头、词尾的用法。培养学生理解文言语句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的能力,从而提高其阅读古籍的能力。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四节 代词 一、人称代词 二、指示代词 三、疑问代词 四、无定代词 第五节、副词 一、程度副词 二、范围副词 三、时间副词 四、否定副词 五、谦敬副词 第六节 介词 一、于(於) 二、以 三、与 四、用 由 自 从 第七节 连词 一、之 二、与 及 三、以 四、则 五、虽 然 虽然 然而 然则 六、如 若 苟 使 令 藉 即 为 微 第八节 语气词 一、也 二、矣 三、乎 四、欤(与) 五、哉 六、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七、夫唯其 文选:《报任安书》、《论语•侍坐章》、《子路从而后》 考核要求: 1、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哪些?“吾”的用法有何特点? 2、 古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哪些?“而、乃”的用法有何特点? 3、古汉语中是怎样表示第三人称的?“之、其”用作第三人称代词时用法上有何差异? 4、 古汉语中是怎样表示人称复数的? 5、古汉语中的近指代词与远指代词主要有哪些? 6、指示代词“之”、“其”在用法上有何差异? 7、指示代词“夫”、“若”、“然”、“尔”、“焉”、“诸”用法上各有何特点? 8、古汉语指人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些?“孰”的用法特点是什么? 9、古汉语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些?“胡”、“曷”、“奚”的用法特点是什么? 10、古汉语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些? 11、无定代词“或”、“莫”的用法有何异同? 12、辅助性代词“者”、“所”的用法有何异同? 13、凝固格式“所以”在古汉语中是怎样使用的? 14、为什么说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15、古汉语中的副词“少、稍、颇、但、徒、特、第(弟)、直、仅、曾、再、且”等古今的用法有何差异? 16、否定副词“不”和“弗”在用法上有何差异? 17、否定副词“毋”和“勿”在用法上有何差异? 18、否定副词“未”、“非”、“否”在用法上各有何特点? 19、“未”与“未尝”表达的含义有何不同? 20、何为“表敬副词”?表敬副词分为哪两类? 21、表敬副词“请”的古今用法有何差异? 22、古汉语中“于” “以”?“为”“与”“而”“则”“之”要有哪几种用法? 23、句尾语气词“乎”、“欤(欤)”、“邪(耶)”“也”“矣”“哉”主表达怎样的语气? 24、句首语气词“夫”的作用是什么? 25、句首、句中语气词“惟”“其”有哪些作用? 26、句中语气词“也”有哪些作用? 27、词头“有”、“其”“言”、“于”、“薄”是怎样使用的? 28、词尾“然”、“如”、“尔”、“若”是怎样使用的?
第七章 音韵和诗词格律 教学要点: 本章讲授的上古汉语和词辞格律音问题。要让学生了解古今语音是有差异的,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了解上古声韵的情况,学会运用上古音的知识辩明古音通假现象;内容包括上的韵部研究、上古的声母研究和上古的声调研究,同时还兼及与上古音研究密切相关的“叶音说”问题、中古音的情况、近体诗的分类、押韵、平仄、对偶、句法等。学习本章内容,应使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叶音说”极其错误,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上古韵部、声母、声调等的研究情况,并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要使学生了解近体诗的各种格律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近体诗格律的能力,如会分析近体诗的用韵情况,能写出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等。为近体诗的研究与近体诗格律的研究打好基础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语音韵学概述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三、古代的注音方法 第二节古音说略 一、上古音音韵系统 (一)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二)上古音的声类 (三)上古音的韵部 (四)上古的声调 (五)上古字音相同相近的判定 二、中古音的系统 (一)《广韵》的声母 (二)《广韵》的韵 (三)中古的调 三、古音通假问题 第三节诗词格律 一、诗律 (一)古体诗 (二)近体诗 (三)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二、词律 (一)词的分类 (二)词调、词牌和词谱 (三)词律 文选:《天论》、《逍遥游》、《五蠹》 考核要求: 1、“叶音说”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它是错误的? 2、 陈第在古音学上有何贡献? 3、顾炎武是怎样来研究上古韵部的? 4、形声字的谐声系统在研究上古韵部中有何作用? 5、段玉裁在上古韵部的研究上有何贡献? 6、上古声母的研究有哪些重要的结论?都是谁研究出来的? 7、对上古的声调问题学者们有哪些主要观点? 8、近体诗是怎样分类的? 9、近体诗是怎样用韵的? 10、“平水韵”是怎样形成的? 11、近体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 12、“拗救”有哪几种情况? 13、近体诗是怎样对仗的? 14、近体诗的特殊句法主要有哪些? 第八章 综合运用 教学要点: 了解古书注释的体例、方法和常用术语,要求学生能根据古注改写成今注。,让学生掌握标点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标点古文的一些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给古文标点断句的能力。初步掌握古代诗歌的韵文、通假字、破读字、特殊词语读音的处理方法;让学生明确古文翻译的原则和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汉语中常见的各种修辞方式,如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倒置、委婉、省略等,能从具体的文言文与句中辨识出这些修辞现象,从而提供其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其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 二、古注的发展概述 三、古注的类别 四、古注的方法 五、古书注解的术语 六、古书注解的术语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一、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 二、古人的句读实践 三、古书标点的要求 四、标点古文的方法步骤 第三节古书的读音 一、古书读音的总原则 二、通假字的读音 三、破读字读音 四、特殊词的读音 第四节 古文的翻译 一、古文翻译的历史 二、古文今译的意义 三、古文翻译的三项标准(基本要求) 四、古文翻译的原则(类型) 五、古文今译的方法 六、古文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引用 二、譬喻 三、代称 四、并提(合叙) 五、互文(互文见义、互见) 六、倒置(倒文) 七、委婉 八、省略 文选:《许行》、《滕王阁序》、《诗经•七月》 考核要求: 1、“传、笺、疏”注视古籍时各有什么特点? 2、“疏”是怎样产生的?唐代共有哪九种义疏?都是谁做的? 3、《十三经注疏》一书是怎样形成的? 4、高诱、王逸、王弼、郭象、杨倞、李善等人所做的产生重大影响的注释著作是什么? 5、李善的《文选注》在注释方面有何特点? 6、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和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注释的特点是什么? 7、朱熹有哪些重要的注释著作? 8、“衍文(衍字)”、“脱文(夺字)”各指的是什么? 9、古注术语“曰、为、谓之”的用法有何特点? 10、古注术语“谓”的用法有何特点? 11、古注术语“之言、之为言”的用法有何特点? 12、古注术语“犹”的用法有何特点? 13、古注术语“读曰(读为)”的作用是什么? 14、古注术语“读若(读如)”的作用是什么? 15、何为“句读”?古人是怎样做句读的? 16、标点古文有哪些基本要求? 17、古文今译的总原则是什么? 18、古文今译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19、引用的目的是什么?引用分哪些基本的类型? 20、譬喻有什么修辞效果?譬喻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21代称与譬喻有何不同?代称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22、并提的修辞效果是什么?如何发现文言语句中的并提? 23、互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4、修辞倒置与语法倒装有什么不同? 25、古汉语中的委婉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26、古汉语中的省略主要有哪几种? 三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郭锡良等,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教材) 2、《说文解字》及段注,许慎、段玉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3、《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2000 4、《古代汉语》,荆贵生,黄河出版社1997 5、《古汉语语法及发展》,杨伯峻等,语文出版社1992 6、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98 7、中国文字学史 胡朴安 商务印书馆 1998 8、说文解字 许慎 中华书局 1999 9、同源字典 王力 商务印书馆 1999 10、汉语史稿 王力 中华书局 2000 11、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杨伯峻 语文出版社 2001 12、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3、中国音韵学史 张世禄 商务印书馆 1998 14、诗词格律 王力 中华书局 2000 15、中国训诂学史 胡朴安 商务印书馆 1998 16、训诂学 洪诚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 17、古文标点例析 语文出版社 1998 18、古代汉语通论 王宁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9、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商务印书馆 2005 20、古汉语词义分析 洪成玉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 21、古代汉语词义通论 高守纲 语文出版社 1994 2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王力等 商务印书馆 2005 23、说文解字通论 陆宗达 北京出版社 1981 14、上古音手册 唐作藩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