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富,我们更多的理解是物质财富。这当然无可厚非,在中国国民经历长期的穷苦生活后迎来了新时代,我们希望积累更多的资金,将自己的幸福生活建立在殷实的物质基础上。不过,作为新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否想过还有另一种财富——精神财富?就让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少将带你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2009年10月14日下午,我校在香远楼三楼外语学院视听室举行第62期濂溪讲坛,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文职少将、专业作家周大新先生为在场的师生作了《关注个人的精神财富 》的精彩讲座。
讲座中,周大新先生从六个方面谈了他对个人精神财富的理解,即:精神财富的内容、精神财富的特点、当代人精神财富的状况、精神财富的消费方式、人的精神财富也可以破产以及精神财富的来源。
周大新指出精神财富是由信念和信仰、意志力、道德信条、各种知识等四个方面组成。精神财富有四个特点即:无形,难以被量化;不能传承;不随个人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它是一个变量。
在谈到当代人的精神财富的状况时,周先生指出,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人们在信仰上日益多样化,意志力出现两极分化,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变松、变淡,在知识上,呈现“知”在增加而“识”在减少的情况。
周大新先生指出精神财富的消费方式有七种方式:一,滋润人的气质;二,端正人的生活态度;三,调理人的人际关系;四,提高人应对事变的能力;五,美化人的语言;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七,增强人获取物质财富的本领。
他同时指出,精神财富也会破产。由于遭遇极大的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痛心的人际背叛、巨大的谋生挫折和突然的健康危机等原因造成了精神破产。随之产生对一切都变得漠然,随波逐流,不再追求生活质量;有绝望感,企图自杀,不想再承受人生的烦恼和痛苦;对他人构成威胁,不再善待他人这三种后果。
周大新先生说,精神财富的来源有三种,一是前人的言传身教,二是个人的体悟和锻炼,三是对古今中外书籍的阅读。他还出指在个人精神财富的积累上,要“贪婪”一点儿,积攒得越多越好。周先生还与学生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解答了同学们在文艺创作上的困惑。 他还欣然为濂溪讲坛题词:“青山聚秀气,名校育英才”。
校长甘筱青在会见周大新先生时,非常感谢他在出席“首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和“中国庐山国际作家写作营”时抽出宝贵时间到学校为师生送上精神大餐。甘校长说,九江学院的前身是由包括原解放军后勤部直属财高专在内的4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现办学体制为军地共建、省市共建。学校注重传承和弘扬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历史文化来厚实大学精神,庐山文化研究成果丰硕。甘校长还向周先生赠送了由其主编的《庐山文化大观》一书,周先生回赠了自己的最新力作。
校党委副书记熊才水等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冯健主持,冯部长指出,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财富的积累,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获取精神财富的不断增加,使自己成为在精神上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