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九江学院文学院 查太元)
课程名称 |
文学概论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汉语言文学 |
课程类型 |
必修课 |
开课年级 |
本科二年级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总学时 |
32 |
一、课程简介
《文学概论》课程是九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教育模块下属之专业课程,总学时32学时,开设在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文学概论》又可作《文学理论》《文学基本原理》等名称,属于文学一级学科下的文艺学二级学科,亦是1950年代初期以来至今我国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文学理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本课程设置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了解文学理论的发展概况,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能运用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去分析、鉴赏、评价各类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使学生得以掌握文学的定义、起源、思想、想象、情感、目的、流变、类型、风格、派别、批评、消费与接受等相关领域知识。通过研读本课程,期望学生在通过认知理解与分析思考后,搭配经典文本交互对照,得以掌握文学领域之基础专业知识,建立对文学鉴赏与评价之能力。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文体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意义与实践
2.对应章节:马工程《文学理论》第五章“文学体裁”
3.课程讲次:第三节“文学体裁的融合和新变”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体”在文学理论中的意义,认识不同文体所指意涵,认知文体的演变混用情况。
2.能力目标:能够分辨各文体,指出其艺术特征,并对当代作品的文体混用情况具有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具有良好的文学观、艺术观。对中国优秀文艺作品能够开展深度解读,并能认识其所蕴含的哲理、情感价值。
四、案例主要内容
一切文学的形式,都是由语言、文字所构成的,用以表达其内容,形式的作用,便是如何表白文学的内容,以及如何达成文学的目的。因此,文学的形式,乃是表达文学内容的方法与手段。
英国文学批评家温彻斯特(C. T. Winchester)《文学评论之原理》云:“作家将自己所有的思想与情感转移给读者时,所使用的一切方法与手段,称为文学的形式。”所谓方法与手段,乃指作者如何将文学的内容,表达给读者的问题,亦即文学的技巧。如在文字的组织上,产生什么体制,表现什么风格,组成什么格律;字形在形式中具有何种关系,字音在形式上具有何种作用;为何要有节奏韵律,甚至为何要加标点符号等,都是技巧的问题,也是形式的问题。
(一)文学形式的要素
文学形式系由文字组织而成,而在文字的三大要素中,除〝字义〞属于内容外,〝字形〞与〝字音〞乃是属于形式的因素。故欲论文学形式的要素,需就文字的形体与声音的组成方式和表现形式而言。
一、结构
结构指文字的组织和布局,大至一书、一篇、一章,小至一段、一句、一词、一字、一标点,都需要结构的工夫,因为缺乏结构,便没有固定的形式。结构的要点为:
(一)完整
亚里斯多德《诗学》(Poetics)第七章讨论悲剧 故事情节的适当构造必须完整,他认为这是悲剧艺术中的〝第一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这也说明了形式结构应该完整的重要性。
亚里斯多德认为情节是悲剧最重要的元素, 他比喻说:有生命的物体,,其各部分的组成, 必须有秩序,这样才美丽。而由部分组成全体的各种物体, 也必须如此。他说:〝悲剧为对一个动作的模拟,这个动作本身是属于完整性的。…所谓完整,乃指有开始、中间与结束。开始为其本身无需跟随在任何事件之后,而有些事件却自然地跟随在它之后;结束为跟随在某些事件之后,而无事件跟随在它之后;中间则是必须跟随在一事件之后,而另一件事件又跟随在它之后。是故一个结构优良的情节,不能在任意的一点上开始或结束。〞
按亚氏之论,乃是将文学艺术视为一个〝统一体〞(Unity),故其本身是完整的。
(1)此一概念系源自柏拉图,柏氏在《斐德罗篇》(Phaedrus)中曾指出:任何一种论说的构成,无论是散文或韵文,均必须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Organic Unity)。有机体乃是有组织的,有系统的,包含其自身的身体、头和脚;而其中间与与两端,彼此之间和整个之间,应该表现出适宜的状态。
(2)艺术是一种秩序的表现(Art as order),故所谓完整,其各部分之间,不仅是在某一个意念下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关联,而且要有一定的秩序。 例如诗歌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形式,也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
亚里斯多德提出〝秩序〞与〝视觉美〞的关系,他认为:〝为了求美起见,一个活的生物与每一由部份组成之整体,不仅在它的各部份的配置上要呈现一定的秩序,而且要有一定的大小。美与大小及秩序相关。……一个由各部份组成的美的整体,或一个美丽的生物,必须有某种的大小,其大小必须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所以,一个故事或情节,必须有某种长度,其长度为适宜于记忆者。〞因此,戏剧中的故事动作,必须表现一个完全和整个的动作,其间的事件必须紧密地关联着,任何一件事如果改变了或取消了,则整个故事将会支离与脱节。〝完整〞(统一性,unity)、〝秩序〞〝大小〞这三个要件,共同建构艺术上的美学,其中〝秩序〞更是重要。〞
(二)正确
形式的结构,在表达内容时,除了完整外,还需正确,故来自学者多有论及此者:
(1)晋陆机〈文赋〉:〝考殿最 于锱铢 ,定去留于毫芒。〞又:〝立言片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2)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篇》:〝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3)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诗人以一字为工。如杜诗『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杜甫此诗前句以〝巴蜀〞地域描写兜率寺四周江山的壮美,是从空间角度下笔;后句以〝齐梁〞时代叙说寺中栋宇的悠久,则是从时间角度下笔。
(4)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点铁成金〞本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此处则意谓写作文章时,只要适当的略为改动关键字词,则可化腐朽为神奇。
又:〝诗在与人商论,求其疵而去之,等闲一字放过则不可,殆近法家难以恕矣,故谓之诗律。〞
按《诗人玉屑》谓作诗需求其疵而去之,与法家难以恕人之道相近,此种说法,和罗马时代拉丁著名抒情讽刺诗人贺拉斯(Horace, 前65-前8年)的说法,颇为相同。贺拉斯在《致佛罗拉斯书》(Epistle to Florus)中,对文字必须华美高贵的要求如下〔由诗人波普(Alexander Pope, 1688-1744)改写〕:
But how severely with themselves proceed
The men who write such Verse as we can read?
Their own strict Judges, not a word they spare
That wants or force, or light, or weight, or care,
Howe'er unwillingly it quits its place,
Nay tho' at Court(perhaps) it may find grace:
Such they'll degrade;……
﹝译文﹞能写出可读的诗,诗人律己多严肃!
自开法庭,自为法官,左推右敲不能放松只字;
忍痛割弃心爱辞句,纵令法庭认为美的字行,诗中也不得不予排斥;
--颜元叔译《西洋文学批评史》
(5)清顾嗣立《寒厅诗话》:〝古人有一字之师,昔人谓如李光弼 临军,旗帜不易,一号令之,而百倍精华。〞
(6)法国文学家福楼贝(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对弟子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说:
〝我们所要描写的事物,只有惟一的字词可以表达它。例如说明动作的,只有惟一的动词;限制性质的,只有惟一的形容词;我们必须搜求这惟一的名词、动词及形容词,直到发现为止。即使发现接近的字,也是不满足的。〞
福楼贝的意思是,写作时,不论是体情、状物、写人,应该力求准确。至于如何准确?则在于寻找那唯一可以正确表达的字词。福楼贝的语言尊重说,英国文学批评家散芝褒理(George Saintsbury, 1845-1933)称为〝一语说〞(Single-Word Theory)。
以上诸家所论,皆意谓文字的组织结构必须繁简得当,才能正确而美好的表达,使其内容增加效果。
以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文首段为例:
自余为僇人 ,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 也,则施施 而行,漫漫 而游。日则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此段文字结构紧密,句法错落有致,散中有偶;且多用〝顶真〞的修辞格,如〝到到〞〝醉醉〞〝卧卧〞〝起起〞,读来紧凑有力,毫不松懈。
(二)体制的重要
体制亦称体裁,指文学的形式结构的个别表现(〝形式〞为总名,〝体制〞为别名)。例如诗和文的分别,有韵文和无韵文的分别,皆指体制的分别而言
学文之事,首需辨明体制,此为历来文家的共识,如:
(1)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篇》:〝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
(2)吴讷《文体明辨》:〝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 ,抽黄对白 ,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
(3)陈洪谟《静芳亭摘稿》:〝文莫先于辨体。体正,而后意以经之,气以贯之,辞以饰之。体者,文之干也;意者,文之帅也;气者,文之翼也;词者,文之华也。体弗慎,则文庞;意弗立,则文舛;气弗昌,则文萎;词弗修,则文芜。四者,文之病也。是故四病去,而文体工矣。〞
文章虽没有绝对的体式,却有一定的本质,即金代王若虚谈论文法时,提出的〝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故就文学而言,每种体制各有其特定的形式和性质,先辨明体制,而后可以引绳切墨,放言为文。由于体制不同,形成的风格自然有所差异,是以某种体制最适宜表达某种内容,乃是注意之事,自来文家亦有论及此者:
(1)曹丕《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烨而谲诳。〞
(3)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孟坚之颂,尚有似赞之讥;士衡之碑,犹闻类赋之贬。〞
按《文心雕龙.颂赞篇》云:〝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颂〞是由祭神的原意引伸出来的,所以要求〝典雅〞,它敷写似〝赋〞,但用词不能过于巧丽,又要清铄,避免入于〝华侈之区〞。它又不像〝铭〞的规戒性质,然而〝敬慎〞态度则相同。从这里对不同文体分别的描述,已可见辨体的重要。
以班固〈军骑将军窦北征颂〉为例,此文共分五部份:(1) 写窦宪的才干德行;(2) 写窦宪率军北征时的军容;(3) 写他破敌制胜;(4) 写他的功绩;(5) 颂之本文。全篇大部份在叙述窦宪的德行功绩,其中插入行军杀敌一节,只作陪衬,而所叙述的事实,在文中属于〝序〞的部份。序文记窦宪北征事迹,敷写似赋。颂文虽然写来典雅,但只有六句,占绝少篇幅。序长而颂文短,变成〝序〞〝引〞,主客易位,轻重不分,不合〝颂〞之大体,所以被刘勰评为〝谬体〞。
(二)体制混淆之例
王安石和苏轼为北宋的古文名家,著作流传于千古,但两人却曾经互相讥讽对方的作品没有将体制辨认明白。
王安石评論文章,首重体制是否正确。宋代宰相韩琦仰慕唐代诗人白居易风流闲逸、逍遥自在的性格,特别是白居易晚年长居洛阳,以饮酒咏诗为乐的生活,而在家乡河南安阳筑有〝醉白堂〞。后来,苏轼写了著名的〈醉白堂记〉。
宋代蔡绦的《西清诗话》中,却记载了王安石曾经讥讽苏轼的〈醉白堂记〉为〝韩白优劣论〞,意指苏轼在此篇文章中,再三比较韩琦具有的优点,而乐天之所无;以及乐天所具有的优点,而韩琦之所无。如此一来,这篇文章乃是将记叙体写成议论体了。的确,〈醉白堂记〉的文体虽說是〝记〞,其写法却以议論韩琦和白居易的长短优劣之处为主,这种作法被认为是〝以論为记〞,可谓是〝记〞的变体。
而王安石的〈虔州学记〉一文,写在他主持变法之前,记述了虔州(今江西宁都)学堂的兴建地点、时间、教学情形。文中又畅论古代礼乐兴学之道,表达他对于学术思想、教育和政治关系的主张。苏轼却讥讽王安石的〈虔州学记〉为〝学校策〞,意指王安石将记叙体写成策体 。
按〝策〞为文体的一种,大别不出两类,一为上问下对,称为〝对策〞;二为下献于上,是谓〝进策〞。其内容大体是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云:〝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自嘉佑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于熄。何者,利之所在,人无不化。〞从东坡这段谈论,可以窥知他批评王安石〈虔州学记〉的缘由。
而〝学记〞这种体制,本属于记事类。 一般而言,宋代学记的整体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叙述学校的兴建缘起、地址、日期、经费来源,(2)说明学校制度在历代的兴衰及其与治乱之关系,(3)阐述兴学的意义,并点出对修建者的赞颂之意。故一篇成功的学记,往往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缺一不可,这与一般的亭台楼阁之记抒发人生感慨或哲理性的议论迥然不同。
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等人,在〝记〞体方面的写作,具有〝改造〞和〝创新〞的特色。如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文,内容论述了〝衣锦还乡〞乃人情之所荣,魏国公韩琦则志不在此,而在德被生民,功施社稷。所以写作此记的缘由,在于〝乐公之志有成〞。全篇的重点乃是论说魏国公的心志,在于以昔人之所荣为戒,故能成为社稷之臣。这篇文章名为〝记〞,却通篇议论,也是〝以論为记〞的范例。
五、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分组讨论、讲述法、多媒体案例体验。
教学资源:指定教材、本课程教师2020年自制网课。
教学过程(总计90分钟) |
备注 |
一、上周分组讨论情况讲解(10分钟) 教师针对上周布置的分组讨论题目“当今中学语文写作教育的得失与发展可能”,就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及所提出疑问进行交流与解答。 二、课程引导(10分钟) 藉由分组讨论成果的讲解,引导学生们通过中学语文写作教育的记忆,进入文学体裁形式的议题。 询问:当今学生们印象最深刻的诗作、散文、小说,并讨论这些作品在体裁形式上有何特点。 三、理论讲述(45分钟) (1)讲解诗歌的艺术特征:强烈的情感、跳跃性的言语结构、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2)讲解小说的艺术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 (3)讲解剧本的艺术特征: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高度集中的结构(三一律)、以对话为主的语言。 (4)讲解散文的艺术特征: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5)提问:有没有诗歌写得很像散文?或散文写得像诗歌、小说写得像散文……?并请学生就过往学习或阅读经验举例。 四、引入多媒体辅助体验(20分钟) (1)让学生阅读陈黎诗歌作品《战争交响曲》,认识非典型现代诗歌创作。 (2)介绍1980-1990年代先锋戏剧代表人物孟京辉及先锋艺术背景,放映孟京辉代表作品《我爱XXX》剧本及视频片段。认识非典型现代戏剧创作。 五、理论总结(15分钟) (1)通过理论讲述及引入多媒体资源,在师生的交流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讲解文学体裁融合的特征:不同语域混用、不同艺术媒介融合。 (2)解说文学体裁的流变原则,以及大体需有、定体则无的文学观念。 |
原则上,本课程每周均有线上分组讨论,由教学助理引导每一组同学对特定题目进行交流探讨,并藉由讨论过程中提出疑虑,或汇整出对于教材、课堂中尚不理解之处。本次课程内容涉及文体形式的确立,与文学组织构成有密切关系,学生们可回顾中学语文写作教育来反思如何建立文体形式的概念。 陈黎《战争交响曲》全诗仅以“乒”“乓”“兵”三个字组成,却形象描绘战争场景,供读者很大省思。孟京辉《我爱XXX》全剧没有明显的人物、情节、对话,全剧仅依靠抽象表演及“我爱……”语句构成。符合本课程内容文体演变混用所讲理论,是比较鲜明的案例。 |
六、课程思政补充材料
《彰显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时代使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者:王文静)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局势,身处波澜壮阔、气象恢宏的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最广泛、最普遍、最大众化的书写方式,网络文学不仅从来都没有游离于时代之外,而且还成为描绘当今中国巨变、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力量。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3年对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选推荐,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中把反映时代、观照现实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借助文艺创作激励机制的杠杆作用,引导网络文学表现广阔厚重的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突出成就,对于建构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思想价值、强化正面精神导向、优化网络文学生态结构,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倡导现实题材创作,有利于建构和强化网络文学创作的总体性视野,推动网络文学呈现历史性变革的行业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无论是历史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新时代新征程都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抗疫斗争,以及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成就变革,都是网络文学创作出版的富矿。
如今,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02亿,网文作者超过2000万,超大容量的网络文学世界每天都在诞生无数文学作品,但网络文学的书写显然不能靠“量”的累积匹配伟大时代,而应该凭借对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凭借对火热生活和真情实感的艺术呈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用网络文学的形式体现出来。《大江东去》《朝阳警事》《浩荡》等一大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在贴近时代的同时,也获得了生活现场赋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读者市场的认可。这些优秀作品一方面能够引导网络文学如何着眼现实生活,以总体性视野和全景式思维把握时代经验,从而得出理性判断;另一方面,对于现实生活的“正面强攻”,不仅拓宽了网络文学创作的赛道,同时也切实提升了创作的思想深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有效性。《我不是村官》《重卡雄风》《樱花依旧开》等作品在反映脱贫攻坚、国企改革、抗疫斗争等方面展现了较为强烈的时代使命和文化自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导向和价值标准。
引导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在加速题材多元化进程,完善和优化题材结构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网络文学从最初的玄幻、穿越、军事、校园等基本题材类型,已经发展出科幻、体育、医疗、电竞、职场、教育、传统文化、娱乐等几乎涵盖社会生活领域全部内容的20余个大类、200余种小类。题材的丰富多元和垂直细分既促进了“行业文”的不断成熟,也促进网络文学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多层次地探触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时代化、年轻化、具象化的思想情感。而网络文学正是通过向现实贴近、向生活靠拢、向传统文化取材等方式,不断彰显自身的时代价值。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网文题材多元化趋势,现实题材创作也推动了网文创作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的进程。据统计,网文作家创作角色的职业超过188种,扶贫、支教、无人机、足球、相声等以往在网文中少见的题材以及乡村教师、基层警察、工程师、农牧民等人物形象开始出现在网络文学的文本中。网络作家以个体化视角,为大时代的史诗贡献了极具“烟火气”和真实感的时代体验,展示了他们在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上的“硬核”,一大批隐身于各行各业的“学霸式”作家不断涌现,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整体性崛起的背景下,呼应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新时代网络文学的重要使命。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必将引领网络文学更好担当起在大历史观语境下展现时代风云、描绘精神图谱、凝聚起民族复兴蓬勃力量的历史重任。
七、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助理引导学生线上分组讨论,学生们可较勇于表达内心想法,并提出心中的疑惑,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助理的管理,更为细致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而对分组讨论的讲解,除了对学生的时间付出有所反馈,也是引导课程内容开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又通过多媒体资源辅助,可使理论讲述较为生动有趣,让学生直观感受课程内容所要表达的各种意涵。唯课程时间有限,部分内容难以大幅展开,时间把握需要细致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