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九江学院文学院 吴霞)
课程名称 |
西方文化史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汉语言文学 |
课程类型 |
专业教育 |
开课年级 |
三年级 |
课程性质 |
专业选修课 |
课程总学时 |
32 |
一、课程简介
《西方文化史》是一门以西方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系统地论述了西方文化自古希腊至现代的发展历程,描述了西方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介绍了西方文化的成就及演变本质。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课程,其内容涉及欧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文化领域,注重的是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培育。教学侧重点在于对不同时期西方文化主要领域的基本状况和重要成果的形成能够追本溯源,有较强的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会融会贯通。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爱琴文明与神话传说
2.对应章节: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化
3.课程讲次: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第三节 赫西俄德的《神谱》
三、案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爱琴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
2. 透过《荷马史诗》的内容了解古希腊世界。
3. 掌握赫西俄德《神谱》的文化学意义
能力目标:
1. 能从《荷马史诗》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形象当中感受古希腊世界对“人”认识的变化,从感性走向理性。
2. 能认识到神话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朴素但富有幻想性。
情感目标:
1. 通过史诗感受人类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
2. 神话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认识世界最朴素的一种方式。虽然有局限性,但是体现了人类的主动性。
四、案例主要内容
学习通预先学习《世界历史——克里特与迈锡尼文明》视频
(一)爱琴文明
1. 克里特文明
2. 迈锡尼文明
3. “黑暗”时代
4. 《荷马史诗》
(二)赫西俄德《神谱》
五、案例教学设计
(一)预习环节
学习通视频预先学习《世界历史——克里特与迈锡尼文明》,要求做笔记。
(二)问题导入,进入教学第一部分内容
1. 板书,历史坐标图。标上公元前776年古典时代和19世纪。
开场白,在19世纪现代考古学还没有出现之前,欧洲人一直以为他们的文明是从公元前776年古典时期开始的。但是现代考古学的出现让欧洲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们的历史也可以像两河像古埃及文明那样向前向前,再向前。古希腊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时代。那揭开这历史帷幕的考古学家又是谁呢?
问题一,视频中所提到的两位考古学家是谁?对应的分别是哪两个时期。
问题二,爱琴文明为何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问题三,视频提到了哪一次战争,是谁与谁之间的战争?
问题四,视频分别提到了哪两种文字?对应的分别是哪两个时期?他们破译了没有?如果破译了,破译者是谁?
问题五,克里特王宫为什么又称为迷宫?他受哪一种文明的影响?
问题六,请分别概括克里特与迈锡尼文化的主要成就以及特点。
通过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
总结出克里特文明的成就及特点。
总结出迈锡尼文明的成就及特点。
2. “黑暗”时代。
问题导入,中文中“黑暗”一般指什么?什么语境中会使用该词?“黑暗”时代为什么又称为“荷马”时代和“英雄”时代呢?
教师讲授,问题一,略,“黑暗”指的是文明的沉寂,这些我们可以从考古发现去推测。问题二,因为文字失传,人们之间只有口头传播。黑暗时代末期游吟诗人的歌唱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他们唱的是什么呢?他们唱的是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以荷马为代表的游吟诗人传播的是对阿卡亚人已往的英雄业迹的赞美讴歌。故而“黑暗”时代为什么又称为“荷马”时代和“英雄”时代。
3.《荷马史诗》。
问题导入:诸位都知道《荷马史诗》是以特洛伊战争为素材。但特洛伊战争持续了十年,伟大的老荷马该怎么来裁剪这浩瀚的内容呢?为什么说一部《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世界的百宝箱呢?我们从六个英文俗语开始。
板书:六个英语俗语。他们分别是
The Trojan War
An Apple of Discord
Helen of Troy
The Trojan Horse
The Heel of Achilles
A Penelope's Web
The Trojan War特洛伊战争,《荷马史诗》的内容。An 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金苹果,特洛伊战争的起因。Helen of Troy,特洛伊的海伦,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The Trojan Horse,木马记,特洛伊战争的结局。The Heel of Achilles,阿克琉斯之踵,第一部史诗的主人公。A Penelope's Web,Penelope's编织,第二部史诗的女主人公。战争前后内容略。
在分析荷马的叙事艺术(略)后重点讲解阿克琉斯的人物形象和奥德修斯的人物形象(略)。通过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古希腊世界从感性进入了理性。
总结,对应情感目标一。
(三)图表教学,进入教学第二部分内容
1. 问题导入:同学们大概都听过哪些古希腊神话传说?知道哪些神话和传说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从而得出古希腊神话的第一个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2. 图表学习
请学生观察教材15页给出的神谱图表,找出主神主脉,思考古希腊神话的第二个特点。
教师启发,一,从谱系入手。由混沌到清晰,由不知性别到女性到男性,由不知性别的自我繁殖到单性的自我繁殖再到两性结合繁殖。二,第一代神和第二代神的命名方式变化。
综合以上,得出古希腊神话的第二个特点,谱系分明。
3. 乘胜追击,思考《神谱》的文化学意义
问题导入,古希腊人这样讲故事想说明什么,赫西俄德为什么要做整理的工作,神谱表明了什么?它的文化学意义是什么?
教师启发,分别给出混沌,地母盖亚,第一代原始神系主神乌兰洛斯和第二代主神克洛斯等希腊文字母或英文词根,从原意入手,找出内在含义。
结论一,神谱是人类对宇宙起源和自然演化的一种认知方式。而后将这种认知和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神话进行比较。西方是以神生了谁,谁又生了谁这种生殖的方式来演绎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的演化,而中国文化是以化生的方式来解释起源和自然的演变。
教师启发,一,仔细观察其谱系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二,第二代神主神是如何取代第一代主神成为主神的?
学生回答,子取代父。
教师启发,子和父是什么关系?父和子是否一体?子对父的否定其实就是自我否定。
结论二,那就是西方文化中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举例论证西方文化内部的这股动力。并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子顺从父、继承父业进行比较。
总结,对应情感目标二,神话是上古劳动人民对世界的一种最朴素认知方式,虽然有认知上的局限性,但是却充分的体现了人类对外在自然的探索主动性。
教学方法:
1.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设问,启发,讲授。
六、教学反思
这一部分内容讲古希腊神话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多少有一些前期储备,但大学阶段不应只停留在听故事,而应该追本溯源,思考西方人为什么要这样讲故事?内在思维是什么?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同与不同是什么这样的一个探究。因此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然课堂上只是听热闹而无法深入思考。所以需要:
1. 事先在学习通上安排他们看视频,视频相对内容轻松,按要求记笔记,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点。
2. 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知识点的问题可以细一点,考察的是记忆和预习习惯。能力问题不能太艰深,免得学生失去信心互动,侧重的是思辨能力。
3. 每一讲开始与结束教师思维导图或图表的总结。教师自己注重逻辑性,也借此习惯来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