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九江学院文学院 黄林燕)
课程名称 |
新闻学概论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网络与新媒体 |
课程类型 |
必修课 |
开课年级 |
一年级下学期 |
课程性质 |
专业教育课程 |
课程总学时 |
32 |
一、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修课,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工程教材《新闻学概论》。本课程目标为对新闻传播活动发生、发展规律有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现实新闻事例的收集能力、辨别能力、分析能力等。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性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即“受者晓其事”。新闻学课程学习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应用三大部分,学习新闻理论从而了解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新闻的基本规律,学习新闻史从而了解新闻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对新闻业务及应用,即采访写作、媒介管理与经营、受众分析等。通过对新闻学概论的学习,从而让该专业学生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现象和规律熟练掌握及运用。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新闻的真与假、片面与全面
2.对应章节:第二章《新闻真实》
3.课程讲次:新闻真实的层次及杜绝虚假新闻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准确地报道事实,向人民群众如实反映客观世界最新发生变动的情况,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2、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反对虚假新闻,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4、杜绝虚假新闻: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抵制和反对虚假新闻必然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要求,杜绝虚假新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必须依法规范,综合治理。
四、案例主要内容
(一)对新闻真实的三个层面有所了解:具体细节、新闻事件、整体真实。
1、具体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新闻对具体事实的报道准确无误。
2、新闻事件:全面报道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3、整体真实:从总体、本质、发展趋势上反映真实。
对应案例:新闻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2020年《人物》杂志文章)
(二)新闻是否真实,关键在于新闻报道者对客观事实的取舍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其观察、分析、评价是否准确、客观。
对应案例:2008年西藏拉萨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的报道中,某些西方媒体对该事件的歪曲性报道、虚假报道。
(三)提高媒体公信力及杜绝虚假新闻
对应案例:2007年周正龙拍虎事件分析-虚假新闻
五、案例教学设计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
新闻真实的具体真实-新闻事件-整体真实:
现实情况数据引入:多省报道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动图展示外卖骑手逆行闯红灯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提示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成因,并提问互动。骑手原因?顾客原因?引导思考其他原因,引入新闻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从而加深思考,外卖骑手大量的的违规行为,源于外卖平台的系统算法不断压缩时间,并将矛盾转移到骑手与顾客之间。
小结:具体真实:某地外卖骑手违反交通法规;新闻事件:多地报道外卖骑手违反交通法规,数据居高不下;整体真实:背后成因分析,来自系统的时间压榨不断增加外卖骑手的时间紧迫感。
(二)新闻是对事实的选择,不同的媒体对同一个事实的报道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新闻选择标准的差异,造成部分新闻报道部分失实或全面失实。
案例引入:2008年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西方媒体就此事的报道充满事实歪曲及虚假报道,采用张冠李戴、黑白颠倒等方式手段,完全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系列列图片展示:当时英国BBC电视台、美国FOX电视台、美国CNN电视台、德国BILD图片报,德国N-TV电视台等对此时的报道。
小结:新闻媒体主张遵守新闻必须真实这一职业要求,但是新闻是对事实的选择,由于受其政治制度、阶级利益、阶级立场及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以及对他国诸多事件的报道中,违背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虚假新闻指的是没有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不以事实为新闻本源,它违反新闻理念,背离新闻职业道德,而选择了抛弃客观事实,选择先入为主,捏造虚构等方式。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
案例引入:2007年10月,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声称拍摄到的野生华南虎照片。随后,陕西省林业厅确认其照片为真实,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陕西发现野生华南虎。但这一轰动性的消息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指可能是他(们)用年画上的老虎造假所得。最后经多方专家鉴定,周正龙所拍摄的两组野生华南虎照片系ps所得。周正龙也因为诈骗罪及非法持有弹药罪获刑两年零六个月。在此事件中,媒体的跟风报道将此事件一时推至风口浪尖。媒体因为辨别能力或受不实消息误导等形式发布了虚假新闻。此外,虚假新闻的形式多样,诸如抛弃客观事实,选择先入为主,捏造虚构;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牟取不当利益;或是主、客观水平所限,采编写环节存在失误疏漏等。
小结:构成新闻媒体公信力的要素尽管很多,但只有新闻真实始终是衡量新闻媒体公信力最直接、最重要的要素,也是其他一切构成要素的前提和基础。媒体从塑造公信力角度出发,应杜绝虚假新闻,考虑媒体的长远利益而非眼前利益。
六、教学反思
在新闻报道中,对待事实一般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是尊重事实,对事实采取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它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地、准确地描述客观事实的原貌及其变动过程,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另一种态度是不尊重事实,任意歪曲甚至是凭空捏造事实。尽管所写新闻中的“ 五个W” 个个俱全、貌似真实,由于它所依据的是歪曲的或是虚构的事实,不具备新闻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其结果只能是主观背离客观。
这样的新闻报道就是虚假新闻,一旦被人们揭穿,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会影响到媒体的生存和发展。
本章节主要通过对三个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真实性这一原则以及它的不同表现,希望学生在今后从事相关新闻传播工作时能秉持新闻理想,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进一步加强案例间的关联度,用讨论新闻案例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互动,借以提升学生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辨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