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简介 | 党团建设 | 教学工作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科学研究 | 师资力量 | 学生管理 | 华文教育 | 校友风采 
请输入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精品课程>>古代汉语>>正文
古代汉语习题集
2009-10-17 11:25  
古代汉语习题集
 

一、用“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
解武集益朱大母析习降夜逐封莫理雨甘利果宅及访止行纲信亦见蹄鄙原额心眉
二、仔细阅读,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
1.张良出,要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2.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3.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战国策•秦二》)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6.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
货》)
7.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贾
谊•治安策》)
8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9伊尹之状,面无须麋。(《苟子•非相》)
10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史记•周本纪》)
三、假借字举例
1、庄公寤生。寤:“牾”的借字,逆生
2、无使滋蔓。无:“毋”的借字,不要
3、无庸,将自及。庸:“用”的借字,不用
4、永锡而类。锡:“赐”的借字,给予
5、自诒伊慼。诒:“贻”的借字,给予
6、桀石以投人。桀:“揭”的借字,举起
7、不介马而驰之。介:“蚧”(左边应为马部)的借字,系马尾
8、书策稠浊。策:“册”的借字,泛指文书、政令
9、羸滕履跷。羸:“累”的借字,缠绕、捆绑
10、面目犁黑。犁:“黧”的借字,黑里带黄的颜色
11、状有归色。归:“愧”的借字,惭愧、羞愧
12、黄金万溢。溢:“镒”的借字,二十四两为镒
13、不知夫射者,方将脩其碆卢:“修”的借字,整治
14、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单:“殚”的借字,尽
15、选贤与能。与:“举”的借字,推举
16、蛾子时术之。术:“述”的借字,学习、实践
17、夏楚二物。夏:“榎”的借字,树名,即山楸。
18、谷无以盈将恐竭。竭:“渴”的借字,枯涸
19、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之。后:“後”的借字
20、自以比于天地。比:“庇”的借字
21、人卒九州。卒:“萃”的借字,聚集
22、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毫”的借字,动物身上的细毛
23、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途”的借字
24、放辟邪侈。辟:“僻”的借字,行为不正
2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的借字,须发半白
26、为丛驱爵者。爵:“雀”的借字
27、然则从人之性。从:“纵”的借字,放纵
28、今当试去君上之势。当:“尝”的借字
29、大意无所拂悟。悟:“忤”的借字,抵触、忤逆
30、若人有婴之者。婴:“撄”的借字,触犯、碰到
31、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信:“伸”的借字,屈伸
32、三年不蜚又不鸣。蜚:“飞”的借字
33、诸侯振惊。振:“震”的借字
34、髡尝在侧。尝:“常”的借字
35、糜财单币。单:“殚”的借字,耗尽
36、厚葬以鬲真。鬲:“隔”的借字,妨碍、阻隔
37、则听讼不闻。讼:“诵”的借字,高声念书

四、填空: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商代的甲骨文、▁▁▁▁▁▁▁▁、▁▁▁▁▁▁▁▁、▁▁▁▁▁▁▁▁。
(2)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作的《▁▁▁▁▁▁▁▁》。清代学者解释和研究这部文字学著作的所有著述中,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
五、简答:
(1)什么是“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是什么?
(2)以下面所举八字为例,分别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会意与指事,会意与形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木、人(象形);本、高(指事);休、囚(会意);沐、浴(形声)
(3)根据题中所提供材料,说明下列各字分别是用何种造字方法造的(即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且说明在所举例句中,该字用的是它的本义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
A.《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鞌之战》:“师从齐师于莘。”
答:“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
B.《说文》:“顛,顶也。从页,真声。”《汉书司马相如传》:“偃蹇杪颠。”唐颜师古注:“杪颠,枝上端也。”
答:“顛”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顛”字用的是▁▁▁义。
C.顧许慎:“顧,還视也。从页,雇声。”《庄辛论幸臣》:“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顧犬,未为晚也。’”
答:“顧”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顧”字用的是▁▁▁义。
D.《说文》:“彫,琢文也。从彡,周声。”《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答:“彫”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彫”字用的是▁▁▁义。
E.:“習,数飞也。从羽,从白(白即鼻)。”《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習之,不亦说乎?’”
答:“習”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習”字用的是▁▁▁义。
F.《说文》:“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礼记学记》:“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答:“宵”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宵”字用的是▁▁▁义。
G.《说文》:“術,邑中道也。从行,术声。”《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術也。”
答:“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術”字用的是▁▁▁义。
H.《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本”字用的是▁▁▁义。
I.《说文》:“辨,判也。从刀,辡声。”(许慎:“判,分也。从刀,半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辨”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辨”字用的是▁▁▁义。
五.单项选择
(1)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相同的一组是
A、颖颇颠项B、裏哀裸裳C、栽载戴哉D、徒造迎违
(2)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莫步末向B、门表冠暴C、安涉秉兼D、而监集寇
(3)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
A、刃日除鱼B、象朱牧闻C、集日信暴D、山河旦车
(4)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欣斯析近B、宝牢宇室C、胜功勤营D、杞采案材
(5)下列各组异体字,全是声符不同的一组是
A、雞鶏,线線B、蚓螾,勝剩C、俯頫,袴裤D、软輭,时旹
(6)下列各组异体字,全属于会意和形声之别的一组是
A、嶽岳,野埜B、淚泪,惭慙C、岩岩,和咊D、襍雜,渺淼
(7)下列各组汉字,完全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A、遊游,酤沽B、礙碍,卻却C、傑杰,寘置D、蚤早,哲喆
(8)下列各组字中,不属分化字的一组是
A、内纳 B、尉慰C、然燃 D、泪淚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繁体字形。
收获发射经历借贷辛丑台风出征饥馑回复干枯
猎获理发历法凭借丑恶楼台征兆饥饿重复树干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现象,并写出相应的本字、今字和正字。
A.姜氏欲之,焉辟害?B.无庸,将自及。C.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孝子不匮,永锡尔类。F.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G.宣子田于首山。H.惜也,越竟乃免。I.请曲县、繁缨以朝。J.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词汇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
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乃筑诸侯之馆C、寡君闻命矣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
(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
A、憔悴经济颁发B、仓卒参差流离C、匍匐辗转男女D、琵琶清静组织
(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A.犹豫、参差、蝉娟B.扶摇、磅礴、逍遥C.霹雳、窈窕、徘徊D.纷缊、荒忽、萧瑟
(4)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B.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为同义项的是
A、①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②不许楚言,是弃宋也B、①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②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C、①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D、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②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不属同一义项的是
A、①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②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B、①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②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生也C、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②君子知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D、①而士大夫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滋民,渐不可以长②以尊宗庙,重朝廷,防微杜渐
(7)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中,未用本义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B.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C.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D.斩一首者爵一级
(8)下列句加横线的词,用本字而不是用假借字的是
A.楚师薄于险B.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C.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不属于复合词的有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B、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C、是社稷之臣也D、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
(2)下列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常用义不同的有
A、遂乃开仓廪,假贫民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D、平原君乃免冠谢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单纯词的是
A、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B、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C、若仆大质已亏缺矣。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E、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词组的是
A、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E、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是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B、男女同姓,其生不蕃。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E、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用本义的是
A.我君景公引领西望。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E.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三、选择题
1.“塞向墐户”中的“向”用的是本义,意思是()
A.向北的窗户B.方向C.朝着,对着D.从前
2.“弃甲曳兵而走”的“兵”用的是本义,意思是()
A.士兵B.兵器C.军事、战争D.军队
3.“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D.比喻义
4.“学而时习之”中的“习”用的是“习”的()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D.比喻义
四、根据字形分析,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愚公移山》)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3.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史记•李斯列传》)
4.塞向墐户。(《诗•幽风•七月》)
5.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五、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信]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
2.子皙信美矣。(《左传•昭公元年》)
3.故明主任计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计。(《荀子•哀公》)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5.(马)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间]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言》)
2.则丑美有间矣。(《淮南子•俶真训》)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史记•项羽本记》)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5.(汉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徒]
1.舍车而徒。(《周易•贲封》)
2.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倒戟以御公徒。(《左传•宣公二年》)
4.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
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6.齐师徒归。(《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史记•廉蔺列传
[谢]
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
2.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史记•吕太后本
3.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
4.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古乐府《陌上桑》)
5.安世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
六、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的词义差别
(一)袭、伐、侵
1.大叔完聚,善甲兵,聚卒乘,将袭郑。
2.公伐诸鄢。
3.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二)行、步、趋、走、奔
1.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司马光《李朔雪夜入蔡州》)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四》).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5.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诸阙讼之。(《后汉书•史弼传》)
(四)飢、餓、饑
1.黎民不飢不寒。
2.见靈则餓,问其病。
3.年饑,用不足,如之何
五.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今义有何不同。
1.厉王虐,国人谤王。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3.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6.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六、问答题:
①连绵词有哪几种来源?从语音上可划分为几种类型?
②古今汉语词义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⑦什么是词的本义?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七、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复习资料
(一)本义: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兵:武器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努力从事
3、夫子至于是邦也。邦:国家
4、以立田里。里:闾里,住处
5、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蹶:僵仆跌倒
6、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郊:古代距离国都百里以外的地区
7、有高墙深宫。宫:房屋
8、百川灌河。河:黄河
9、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涘:水域的岸边
1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闻:听到
11、树势五谷。树:种植
12、陈良,楚产也。产:生
13、国中无伪。伪:欺诈
1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肖:骨肉相似(不肖:不贤,不善)
15、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间:缝隙
16、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城:城墙
17、俊杰廉悍。俊杰:才能出众的人
18、不一引手救,反挤之。挤:排
19、吾少孤。孤:幼年丧父
20、奈何欲以乱败郭氏。败:毁坏
21、吾未晡食。晡:申时食(吃晚饭)下午三点~五点
22、泾洲野如赭。赭:赤土。
23、过岐,朱泚幸致货币。币:束帛(古代礼物)
24、历亭障堡戍。历:经过,到过
25、始构堂而奠焉。构:架材盖屋
26、三宿而后出画。宿:住宿
27、不省所怙。怙:依靠
(二)、引申义
1、三进及溜。及:到达
2、君子务本。本:基础
3、过则勿惮改。过:超过应有的限度,犯错误。
4、父没观其行。没:死。
5、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术:方法、技艺
6、今上举义不辟贫贱。举:推荐、选拔
7、虽然,未闻道也。闻:通晓
8、门人治任将归。任:行装
9、疆以其所不能为。疆:强迫
10、迟速。迟:缓慢
11、在缧绁中。缧绁:囚禁
12、养生亡所不致。亡:失去,没有
13、仅如毛发比。比:一样(同类)
14、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精美的食品。??奠:傺品
15、卒以货窜名军伍中。窜:匿,偷偷。
16、皆康疆而早世。疆:身体强壮
17、彼苍者天,曷者有极。极:尽头
18、原奉教。奉:接受
19、如太尉请。如:顺从
20、因谕曰。谕:开导
21、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戢:管束、约束

语法练习

词类活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B.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C.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D.益烈山泽而焚之。
2.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强本而节用,则天子不能贪******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下列句子中没有名词活用的句子是:
A.君民者,岂以陵民?B.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
C.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D.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4.下列句子中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D.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5.下列各句中,有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B.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二、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形容词,说明其活用的语法条件并加以翻译。
1.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国语•鲁语》)
2.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庄子•应帝王》)
3.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之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4.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
四、请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求:(1)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2)说明是哪一类活用;(3)说明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2.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
3.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原君》)
5.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6.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7.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淮南子•兵略》)
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
9.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10.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淮南子•汜论训》)
五、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
1.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3.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史记•刺客列传》)
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
5.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

副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说明其在句中的意义或作用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
2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现而已。(毛遂自荐)
6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
7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列传)
二、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副词的类别和意义。
1受累仅三十口。(韩愈《与李翊书》)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3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
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6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孙膑》)
7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春申君列传》)
8然盘庚之迂,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答司马谏议书》)
三、说明下列各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
(1)非
1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更法)
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3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自知)
4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韩信拜将)
(2)乃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3呜呼!士穷乃见节义。(柳子厚墓志铭)
4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韩信拜将
5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书•项籍传)
(3)且
1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柳子厚墓志铭)
2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4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5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论积贮疏)
6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段太尉逸事
7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韩信拜将)
8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段太尉逸事状)
(4)曾
1孟尝君曾待客夜食。(史记•孟尝君列传)
2尔何曾比予管仲?(孟子•公孙丑上)
四、请比较说明下列各句中否定词的用法,并指出其词性。
1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
2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崔瑗《座右铭》)
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上》)
4去其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汉书•王莽传》)

介词连词
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用法,并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1吾以女为死矣。(《论语•先进》)
2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也。(《史记•项羽本纪》)
3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鸿门宴》)
4能以礼让为国乎?(《论语•里仁》)
5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史记•淮阴侯列传》)
6先生不羞,事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7赵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廉颇蔺相如列传》)
8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谏逐客书》)
9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左传•成公二年》)
10不慕仁义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孟子•滕文公上》)
1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如介词宾语省略也请说明
1可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3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桓公伐楚)
4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三、说明下列各词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作用
(1)诸
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2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孟子•滕文公下)
(2)于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3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答李翊书)
4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晋文之事)
(3)以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齐桓晋文之事)
6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段太尉逸事状)
7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齐桓公伐楚)
8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9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10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柳子厚墓志铭)
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12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自知)
13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4)为
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2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指南录后序)
3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5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答李翊书)
6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劝学)
7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
8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5)而
1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
2子路拱而立。(子路从而后)
3触槐而死。(晋灵公不君)
4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北冥有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7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
四、请说明连词“而”、“则”在下列各句中的用法(内容包括:(1)所连接
子成分”(2)所表示的关系。)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列传》)
3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助词叹词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语气词,并指出其所属的类别
1《诗》曰:"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
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
鱼)
4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
颛臾)
5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论语•先进)
6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段太尉逸事状)
7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
8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10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答李翊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并说明它们所表达的语气。
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
3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4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三、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
1.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则未之学也。(《论语•卫灵
2(项)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
3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殽之战》)
5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左传•隐公四年》)
6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7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论语•阳货》)
8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9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夫子当路於齐》)
510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四、请分析说明下列句中连用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
1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论语•阳货》)
2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
3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国语•鲁语》)
五、请说明下列句中结构助词“之”的用法。
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齐桓公伐楚》)
2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4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吕氏春秋•长兄》)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六、说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
(1)乎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3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答李翊书)
4虽然,不可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
已矣。(答李翊书)
5如是者,其亦足乐乎?(答李翊书)
(2)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
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判断句被动句
一、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
1.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中山狼传)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
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论积贮疏)
二、说明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
1.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2.然则是所重者在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3.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4.子贡贤于仲尼。
5.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三、说明下列句中“为”字的用法。
1.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2.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3.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4.止,将为三军获。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四、说明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闻命矣。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5.又三年,小儿容貌甚美。贵妃曾屡顾之,复恐人见夺,因不令出。
五、说明下列句中“被”字的用法。
11.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2.操吴戈兮被犀甲。
3.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
4.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六、简答题
1.判断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语法被动句中主要有哪几种类型,试各举一例说明。
3.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表达功能,试各举一例说明。

习惯句式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颛臾)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
1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15.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7.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8.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梁惠下》
19.信问曰:“大王自料,勇敢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论语•述而》)
21.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战国策•秦策一》)
2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语法综合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句中,作为连接时间分句的连词“及”应是()
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公叔段。
②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②公曰:“无庸,将自及。”
④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2.下列四句中,用为意动的“安”应是()
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②既来之,则安之。
③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④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3.下列各句中,“被”字用作介词,表示被动的是()
①微管仲,吾其被发友袵矣。
②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
③功参天地,泽被生民。
④亮子被苏峻害。
④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⑤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
4.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美”的语法特点是()
①使动用法②意动用法③用作一般动词④用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③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④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下列四句中,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以改变其语法地位(或认为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的“之”字句应是()
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②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7.下列四句中,用作兼词(=“於是”)的焉字句应是()
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②姜氏欲之,焉辟害?
③如异於此,则无论焉。
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8.下列四句中,含介词的前置宾语的“孰与”句应是()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夭命而用之?
③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於此?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9.下列四句中,相当於“之+乎”的“诸”字句应是()
①寡人闻忘之甚者,徙面亡其妻,有诸?
②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③公伐诸鄢。
④有诸内,必形诸外。
10.下列四句中,表示一种意外语气(与“却”、“竟然”大致相同)的“乃”应是()
①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
②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③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万今日见之。
④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11.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有()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③嫂蛇行匍伏。
④寡人礼先壹饭矣。
12.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句中,“方、舟”的语法特点是()
①均是名词,作“之”的主语。
②均是名词,作“之”的定语。
③均是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④均是名词,用如使动。
13.在“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句中,“廷”是名词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①表示对人的态度。
②表示方位处所。
③表示比喻。
④表示工具或依据。
(二)多选题
1.下列各句中,“与”字用作连词的是()
①夸父与日逐走。
②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③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④蜩与学鸠笑之。
2.下列各句中,含有“前置宾语+之(是)+谓语”句式的是()
①姜氏何厌之有?
②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③大哉,尧之为君!
④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⑤求!无乃尔是过与?
3.下列句子中,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句子是()
①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
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③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④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
4、下列各句中,有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的句子应是()
①姜氏何厌之有?
②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③孟尝君曰:“客何好?”
④何前前倨而后卑也?
⑤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
5.下列各句中,作为复指前置宾语的“是”(或称作提宾的语法标志)应是()
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②将虢是灭,何爱於虞?
③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④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⑤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6.下列各句中,用无定代词“莫”作主语并有先行词的句子应是()
①天下莫之能伉。
②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③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⑤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
7.下列各句中,名词充当状语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句子应是()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失期,法当斩。
③豕人立而啼。
④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⑤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8.下列句子中,“其”用来表示祈使语气的是()
①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③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④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
⑤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
9.下列各句中,有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①嫂蛇行匍伏,四拜四跪而谢。
②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③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④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⑤射之,豕人立而啼。
10.下列各句中,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现象的句子是()
①吾子与子路孰贤?
②之二虫,又何知?
③奚以知其然也?
④彼且奚适也?
⑤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11.下列各句中,表示“竟然”语气的“曾”应是()
①谁渭河广?曾不容刀!
②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③孟尝君曾待客夜食。
④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於管仲!”
⑤尔何曾比予於是!
12.下列各句中,用判断句形式表示譬况关系的句子应是()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项籍者,下相人也。
③是必射雕者也。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⑤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13.下列各句中,表示逆接关系的“而”应是()
①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②公入而赋。
③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④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⑤子路拱而立。
14.下列各句中,双宾语句(含使动双宾语句)应是()
①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②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③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④晋侯饮赵盾酒。
⑤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15.下列各句含宾语前置现象的是()
①姜氏何厌之有。
②楚君之惠,末之敢忘。
③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④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16.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是()
①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②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手谒,人见平。
③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7.下列各句中含有被动句的是()
A.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②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③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④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音韵与诗词格律习题

音韵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切韵》——2.叶音说——3.三十六字母——4.平水韵——5.《中原音韵》——6.五音——7.七音——
二、简答题
1.简单介绍古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
2中古到现代,声调的演变规律有哪些内容?

诗词格律部分
一、填空题
1.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分成两大类:①格律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格律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3.唐人把________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因而把唐代的“格律诗”称为__________,也叫做________。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又叫_______)和
_______(又叫_______)两类。
4.近体诗用韵的特点是:①一般只押_______声韵;②必须_______,不许_________。
5.古体诗用韵的特点:①既可以押_________声韵,又可押________声韵;②邻近的韵
____,这两点与近体诗迥然相异。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
3.什么是三平调?什么是犯孤平?
4.什么是对仗?什么是工对、宽对?什么是借对?什么是流水对?
三、标出下列各诗的平仄(平用“—”,仄用“\”表示)。
1.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州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江南春绝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将下列各诗逐字标出平仄,再依平仄格式在可平可仄处加上圆圈,字下加“△”表示
韵脚,加括号表示韵部,如属拗救现象,则以“~~”表示出。
1.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径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通过分析下列诗句,具体说明格律诗拗救的几种主要方法(括号内注明的是标准格式,
以供与相应的诗句进行比较)
1.无为在歧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借问夔州压何处:(杜甫《长年》)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王维《归嵩山作》)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恐惊天上人。(李白《夜泊山寺》)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六、下列诗何处用了对仗,加以说明。
1.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夜泊水村(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敢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3.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词律练习
1.什么叫词调、词牌、词谱?
2.词的用韵、平仄、对仗与近体诗有什么不同?


综合运用

一、填空题
1.注解古书的工作开始于_______时代。当时著名的注解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解常见的几种情况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春秋左传》是晋_______注,唐_____等正义;〈尔雅〉是晋_____注,宋______疏。
二、简答题
1、.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都有哪些?请逐一解释。
2.请简述古书注解的体例。
四、给下面的古文加上标点。
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厭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
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厭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
有显者来吾将瞯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
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厭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子产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
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雚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
雚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
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老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綏四方施之
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
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
涕曰古之遗爱也
五、阅读下面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杭,渡也。笺云:谁谓河水广与,一苇加之,则可以渡之,喻狭也。今我之不渡,直自不往耳,非为其广。○苇,韦鬼反。杭,户[疏]笺:“一苇”郎反。与,音余,下“远”与“同”。狭,音洽。为,于伪反○正义曰:“言一苇者,谓一束者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此假有渡者之辞,非喻夫人之宋渡河也。何者?此文公之时,卫已在河南,自卫适宋不渡河。”(《诗经•卫风•河广》)
1.哪几句话是毛传?
2.哪些话是郑笺?
3.哪些话是孔疏?孔疏是解释谁的话?
4.哪些话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


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恨”字的古义是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爪牙”古代词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现代“爪牙”是贬义词,这说明词
义的______________变化了。
4.意动用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异体字指的字。
4.词义的转移是指。
6.“故不能推车而及”的“及”是的意思。

7.“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句中的“之”是词,作用是。
8.“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句中偏义复词是,偏在。
9.汉字是体系的文字。
10.近体诗以作为押韵的依据。
11.古隶是的各种过渡形式,今隶则是的端。
12“六书”的前四书是法,与汉字结构有关;后二书是
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13.“勤”的本义是;“感激”的古义
是。
14.古汉语中的特殊代词有和。
15.《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_________。这是中国___________的奠基
之作,它收字_______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
16.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17.中古音以隋代的为
代表。
18.《史记》三家注包括了宋裴骃的__________、唐司马贞的__________和张守
节的《史记正义》。
19.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颔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21.意动用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爪牙”古代词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现代“爪牙”是贬义词,这说
明词义的____________变化了。
23“睡”字的古义是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中的“之”
是词,“之”和“然而不王者”是的结构。
25、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臭"的本义是演变类型为。
26、词义引申的方式有、、三种。
27、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占优势,它的特点是、、。
28、名词活用有、、、四种。

30.“六书”的名称和次第是:。
32.词义引申有和两类。
3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_________。这是中国___________的奠基
之作,它收字_______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
34.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的“产”字作“生产、生育、出生”的解释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C、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谬公用之。
D、此物固非西产。
2.下列各句中的“难”字作意动用法的是()
A、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B、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戳之不祥。
C、当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嘎嘎乎其难哉?
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3.下列各句中的“乎”用法和“于”一样的是()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D、然而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4.下列各句中的“病”指战争中受了伤,伤势很重的是()
A、岂敢言病?吾子忍之,B、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C、向吾不为斯投,则久已病矣。D、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之殇矣。
5.下列各句中的“直”字相当于“仅、不过”的是()
A、不可,直不百步耳,四亦走也。
B、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C、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疑。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6.下列各句的“景”字用作本义的是()
A、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B、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天下云集响应,羸粮而景从。
D、天下良展、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7.下列各句的“所以”表示行为发生的原因是()
A、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B、故君子居所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C、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D、吾知所以距子矣。
8.下列各句中的“克”字,可译为“能”的是()
A、郑伯克段于鄢。B、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C、此事克则为卿,不克则烹。D、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9.下列各句中的“见”字表示被动的是()
A、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B、赵盾、士季见其乎,问何故而患之。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10.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或目的的是()
A、请为君复凿二窟。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D、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12.“手注善药”的“手”名词用作状语,表()
A、方式B、状态C、表工具
12.“学恶乎始,恶乎终?”两个“恶”均是()
A、问原因B、问处所C、问事物
13.“姑”和“寻”是()
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时间副词
14.“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的“而”连接()
A、状语和中心词B、两个动词C、两个动词性词组
15.“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
中的“者”用于()
A、询问B、条件分句之后C、时间之后
16.“如是者其亦足乐乎!”“乎”是表示()
A、询问B、揣测C、反问
17.“姜氏欲之,焉辟害?”“焉”是()
A、语气助词B、指示代词C、疑问代词
18.“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恤之?”“然”是()
A、代词B、词尾C、连词
19.“益”的本义是()
①利益,好处②增多,增加③更加④水漫出来
20.下列文字属于古文字范畴的是()
①隶书②小篆③楷书④行书
21“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句中的“引”是()的意思。
①后退②拉开弓③延长、伸长④引导、导向
22.“[如姬]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句中的“力”用以表示()
①行为的状态②行为的依据③行为的凭依④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23.下列各句中的“其”字起加强反问作用的是()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②其我之谓矣。
③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④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24.下列各句中的“于”字有比较意义,可译作“比”的是()
①龟玉毁于椟中。②赵氏求救于齐。
③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候。④庞涓恐其贤于己。
25.下列各句中的“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的是()
①此天以君授孤也。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③指此以往十五都予赵。④穷池沼,则欲其深以广也。
26.下列习惯句式表示询问并且有感叹意味的是()
①何哭为?②何德之衰!③何以伐为?④何以为?
27从字形结构看,“斤”和“兵”都是()字。
①形声②指事③会意④象形
28.下列各组同义词可以从感情色彩不同方面辨识的是()
①笑、哂②言、语③听、聆④恐、惊
29.()是我国迄今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①金文②石鼓文③小篆④甲骨文
30.“及”是本义是()。
①达到②追赶上③到那个时侯④品行赶得上
3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的“疾”是()的意思。
①急速②忌妒③嫉恨④疾病
32我国古代使用最广的注音方法是()。
①譬况法②反切法③直音法④读若法
33“仿佛”、“流离”、“参差”三个复音词在语音关系上属于()。
①双声②叠韵⑧双声叠韵④非双声叠韵
34.“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句中的“蚕”用作()。
①状语②主语③定语①兼语
35下列各句中的“来,用作使动的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③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36.下列习惯句式表示反问,意在加强肯定的是()。
①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
②若长有齐,奚以薛为?
③黄帝后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④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7.下列各组同义词可以从词义轻童程度不同辨析的是()。
①香、馨②饥、饿③言、语④唯、诺
38.下列各句的“是”字,用作宾语前置标志的是()。
①寡人是征。②岂不谷是为?
③人以自是,反而相诽。④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39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40.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41.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2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43.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
44.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45.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46.“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47.“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4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49下列各句中的“兵”字作“兵器”解释的是()
A、匈奴兵多,破败广军。B、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C、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
50.下列各句中的“食”字作使动用法的是()
A、孟尝君使人供食用,无使乏。
B、食之,比之门下之客。
C、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51.下列各句中的“其”字加强反问作用的是()
A、其若是此,孰能御之?
B、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C、“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D、若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52.下列各句中的“陈”是“阵”的古字是()
A、惟陈言之务去。
B、癸酉,师陈于鞍,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D、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53.下列各句中的“仅”字可解释为“几乎、将近”的是()
A、曰:“年几何?”曰:“仅二十。”B、齐王循而走莒,仅以免身。
C、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D、故恃丞监而沾者,仅存之治也。
54.下列各句中的“语”字引申为“告诉”的是()
A、食不语,寝不言。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不敢高声语,恐为天上人。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5.下列各句中的“亡”字使用本义的是()
A、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56.下列各句中的:“社稷”指祭土地神和谷神的神坛的是()
A、社稷之倾覆,将若之何?
B、君能有终,则社稷之之固也,岂惟君臣赖之。
C、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D、夫颛臾,昔者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城之中矣。
57.下列各句中的“以”字介绍行为所涉及对象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君若以得绥诸侯,谁敢不服?
D、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58.下列各句宾语前置的是()
A、色物牝牡尚弗如,又何马之能知也?
B、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C、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
D、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59、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
60、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
A、项B、狄C、娶D、考
61、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A、宀B、厂C、示D、邑
62.《论语•公冶长》:“子曰:‘盍各言尔志?’”句中“盍”的意思是()
A、同“盖”B、同“何不”C、同“何”D、同“曷”
63、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Dānyú;KěhànB、Chányú;Kěhàn
C、Chányú;KèhánD、Dānyú;Kèhán
6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
A、森相肉B、屋前臣C、向陟门D、美家库
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A、垂陲B、难谁C、齐剂D、赴讣
65、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意动的句子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66、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67、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
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68、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
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69、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
A、其是之谓乎?B、是皆秦之罪也。
C、此是元和四年也。D、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70、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71、下面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
A、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B、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D、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72、下面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A、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B、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
73、“干”的本义是()
A、触犯B、战争C、冲撞D、盾牌
74、下面各组字,含有指事字的有()
A、牛相看亦B、山向伐牢C、水文漏从D、即字目取
75、下面各句,“诛”用本义的是()
A、诛屦于徒人费,弗得。B、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C、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D、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76、“相”的本义是()
A、扶助B、辅佐C、仔细看D、相貌
77、下面各句,“启”用本义的是()
A、齐桓公并国二十,启地千里。B、(共叔段)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C、适启其口,匕首已陷于匈矣。D、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78、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
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B、乘今之时,因天之助。
C、陈文子有马十乘。D、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79、下列各组字,形符全相同的有()
A、神视福禄B、恭慢思慕C、然燕烹焉D、郎都陵阳
8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出自()
A、《论语子路从而后》B、《论语阳货欲见孔子》
C、《论语季氏将伐颛臾》D、《论语颜渊季路侍》
81、“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此句出自()
A、《左传公孙无知之乱》B、《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
C、《左传郑伯克段于鄢》D、《左传齐桓公伐楚》
82、下面的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声训的是()
A、衍字B、之言C、之貌D、谓之
83、根据“鄙”的字形,可以推测它的本义是()
A、浅陋B、质朴C、轻视D、边邑
84、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
A、刃日除鱼B、象朱牧闻C、集日信暴D、山河旦车
8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的本义是昏暮,它的后起字是“暮”。
B、“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夫”作为指示代词是它的假借义。
C、“策”的本义是马鞭,现在鞭策一词保留了这个意义。
D、“质”的本义是抵押品,是个形声字。
86、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相同的一组是()
A、颖颇颠项B、裏哀裸裳C、栽载戴哉D、徒造迎违
87、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A、钟鼎文B、隶书C、草书D、楷书
8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响:回声—声音B、色:脸色—颜色
C、狱:案件—监狱D、坟:土堆—坟墓
89、许慎所说的“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是指“六书”中的()
A、会意B、形声C、转注D、假借
9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君不若疾走大梁。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D、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91、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虱。
C、姜氏何厌之有?
D、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92、“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其词性是()
A、形容词B、副词C、名词D、动词
93.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
94.《郑伯克段于鄢》:“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句中“以”的词性属()
A、介词B、连词C、语气词D、语气副词
95.下列句子,“于”字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9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无乃尔是过与?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D、客果有能也。
97、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D、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98.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B、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C、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9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擐甲執兵,固即死也”中的“兵”用的是本义。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的“年”用的是本义。
C、“斗”由酌酒器引申指斗星,是因为它们的形貌性状相似。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间”,用的是引申义。
10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所表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句是(?????)
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B、资用乏絶,去秦而归。
C、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101、下列句中的“以”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的一句是()
A、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B、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C、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02、下列句子,含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0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同一义项的是()
A、①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②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
B、①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②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生也
C、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②君子知学之难易.
D、①而士大夫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滋民,渐不可以长
  ②以尊宗庙,重朝廷,防微杜渐
104、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
A、憔悴经济颁发B、仓卒参差流离
C、匍匐辗转男女D、琵琶清静组织
104、下列四句中,相当于“之+乎”的“诸”字句应是()
A、寡人闻忘之甚者,徙面亡其妻,有诸?B、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C、公伐诸鄢。D、有诸内,必形诸外。
106、《列子?汤问》:“北山愚公长息曰”中“息”的造字法为()
A、象形B会意C、指事D、形声
107、《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中的“锦”是()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D、别义
108、《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夫人将启之”的“启”应解释为()
A、启发B、禀告C、开门D、开始
三、名词解释
六书词类活用词的引申义偏义复词句读文言文:.实词活用:.叠音词:.转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古今字.本义.偏义复词4平仄.异体字联绵词引申义
四、简答题
1.简述《诗经》用韵的特点。
2.连词“而”有哪几种用法,各举一例说明。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是什麽?
4.为什么说汉字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概括古今字、异体字的区别。
6.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7.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8.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9.区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五、应用
(一)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属何种活用。
1.孟尝君客我。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夫人将启之。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5.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驾,故人重之。
6.左右以君贼之,食以草具。
7.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
8.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三)、辨析下列几组同义词的异同。
1.饥饿
2.士卒
3.步趋走1.疾病
4.征伐侵袭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异性字、繁简字。
1.使人属孟尝君。2.食舍肉。
3.奉觞加璧以进。4.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5.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6.卒然边境有急,数十万百万之众,国胡以餽之?
7.狗彘食人食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8.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蹷。
9.左并辔,左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10.夫解杂乱纷纠者不制捲,救斗者不搏撠。
(五)说明下列各句属哪类句子
1.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2.岂不谷是为?
3.君何患焉?4.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6.志乎古必遗乎今。7.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8.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六)、指出下列各句活用的词,并说明属何种词类活用。
1.孟尝君客我。2.日食饮得无衰乎?
3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4.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5.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6.遂三六国之从,使之西面而事秦,功施
到今。
7.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8.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免之。
9.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
也,而况人臣乎?
10.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七)认真阅读下面这首律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心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船。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的韵脚是:。
2.写出颈联的平仄:
(八)指出下列句中“益”和“举”的意义,并用图形表述各义项引申次序。
益 
(1)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2)少益嗜食,和于身也。
(3)有益于国,无害于人。
(4)雍水暴益,荆人弗知。
(5)其家必日益。
(6)如水益深,如火益深。

(1)吾力足以举百钧。
(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3)晋不更举矣。
(4)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
(九)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
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2.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
3.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4.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5.侣鱼虾而友麋鹿。
(十)、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属何种词类活用。
1.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2.不介马而驰之。
3.没死而闻!
4.却宾客以业诸侯。
5.巢非不完也,所糸者然也。
6.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
7.填池沼,废台榭,薄赋敛,缓刑罪。
8.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巳过而西矣。
9.侣鱼虾百面麋鹿。
10.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十一)、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为什么?
1.拘礼之人。2.有要于时。3.依乎天理。4.帝感其诚。
5.开罪于君。6.志乎古必遗乎今。7.蕲胜于人而取于人。
8.不如早为之所。9.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这首诗的联、联对仗。
2.写出这首诗的平仄:
3.检查颔联和颈联是否有失粘、失对的现象。
六、加标点翻译
1、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
2.(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成与之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
3.东坡母成国太夫人程氏眉山著姓其侄之才字正辅第二之元字德孺第六即楚州子邵字懿叔第七正辅初娶东坡女兄
4、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庄子》
5、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雍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韩非子》)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忧乱伤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伤怀下四春望之情遭乱思家赵枋曰烽火句应感时家书句应恨别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发白更短愁乱思家所致齐国策王镯曰国破君亡吾不能存庾信诗山河不复论吕氏春秋春气至则草木生楚辞余感时兮凄怆拾遗记汉献帝为李榷所败后以泪溅帝衣秦嘉诗一别怀万恨(章句体仇兆鳌注杜甫《春望》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8、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
9、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淮南子•人间训》)


 

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20091017112541647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