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简介 | 党团建设 | 教学工作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科学研究 | 师资力量 | 学生管理 | 华文教育 | 校友风采 
请输入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管理>>团委>>正文
【红色访谈】将青春厚植在共青的沃土--向共青垦荒老人倪新华、孙树良学习青年担当
2021-10-21 17:24  


作者:万婷/文 红色访谈第八组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1日09:30浏览次数:315

共青精神是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为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弘扬“共青精神”,10月11日,九江学院红色访谈第八组学生代表赵梓淇、万婷、陈梦豪、陶紫杰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亚能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共青这块红色土地,先后探访了共青第一代垦荒人--倪新华、孙树良。

倪新华,男,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前往邮政部门工作。孙树良,男,1964年在德安县委任职,1971年回到共青,1980年到场工会工作至退休。两人同出生于上海,两人同是1955年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来到共青城的第二批志愿垦荒队队员。

https://www.jju.edu.cn/__local/8/3E/49/5BAA9B1DEECEA1A8CD0AA848BAD_4C02F9BF_C58C0.png

倪新华

在共青城文联主席胡巧林的带领下,红色访谈第八小组来到了倪新华老人家,初见倪老,他脸上一直带着笑,亲切和蔼,说话也清晰有力,他腿脚虽然有旧伤,但走起路来很稳。

1955年,由于粮食紧缺,国家号召有志青年,向困难进军,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那时,倪新华老人满怀激情,毅然决定报名加入垦荒的队伍。(倪新华老人是第二批来到共青的)“每人每月发生活补贴费8元,当年肉6毛4分一斤,做的工分自己得,医疗全报销,三年回上海一次报销路费。” 倪新华老人说,我们来江西垦荒,完全出于自愿的,没有强制性,而且安置工作做得很周到。开始总共有1万多人报名,经过层层是审查后确定了2000多人。

在江西德安垦荒最初的日子里,没有房子住,垦荒队员们就自己上山砍树、割茅草、搭茅棚。倪新华老人接受采访时说:“我出生在农村,从小生活在农村,好些苦在上海见过,到了这边就是考验,并不觉得有多苦,基本能适应当时的劳动与生活。白天种田,晚上认字,粮食不够吃,我们挖荒山、开湖田,没有菜吃,我们一天三顿辣椒炒萝卜干、萝卜干炒辣椒……” 在场的我们听到倪新华老人讲述他的垦荒经历时,不由得从内心升起了深深的崇敬之情,正是有了他们老一辈垦荒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美丽的共青城。

最后,谈及如何看待新时代青年,倪新华老人对我们说:“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担当,我们这一代的担当是解决国家温饱问题,建设新中国,你们和我们那一代不一样,你们的担当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https://www.jju.edu.cn/__local/0/3F/22/49DC8C7A5AF22B29EA09ADDC368_B2D0D6DA_C58C0.png

随后,访谈小队来到孙树良老人家。

1955年12月初,孙树良作为第二批垦荒队员乘坐轮船来到了江西。他告诉我们,那时候政治审查很严格,通过初选后还要送去团校培训,最终能来江西垦荒的人都是经过重重筛选的。

https://www.jju.edu.cn/__local/6/C1/F0/CB3D6A4C2C0A81FBAA4291926C6_01B946FB_A654E.png

孙树良

“刚来这,没住的地方,我们就砍树,劈毛竹当成围墙,里面铺着报纸睡,还要挑塘泥,放牛……虽然条件艰苦,但因为是青年人,所以从不觉得苦。”然而垦荒的艰苦不仅仅在于生活环境,在这湖滩荒丘,还有许多野兽,孙树良就曾两次在鬼门关边走了一遭。

“我那时候走在回家的路上,周围又黑又静,我就想快点回去,突然就看见前面一团黑影,停下来一看,天哪,一只大老虎,离我就50米的样子,吓得动都不敢动,也不能跑,一跑可能就“报销”了,等缓过来慢慢拉开点距离后才拼命跑了回去。后面还有一次去田里突然出来一条“狗”瞪着我看,接着又不知道从哪来了几条,我觉得不对劲,就一直跟它对视着往后退,回来之后才反应过来是狼……”孙树良老人说起这些时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笑了起来,他说,当时觉得危险的很,现在回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采访最后,孙树良老人说,他看到现在的共青城是打心底里的高兴,并希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加强学习,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我们动劳力,你们动脑力”。

https://www.jju.edu.cn/__local/7/A2/8D/678B4172EDB1540321CD7F1A6CA_5A0D1A2D_C58C0.png

听了两位老人的艰苦奋斗岁月,第八小组同学心中都深有感触,文传学院2018级赵梓淇表示:“共青精神是引领一代青年奋进的旗帜,我们要继承弘扬共青精神,展现青年担当。” 外语学院2019级万婷表示:“新时代要做新青年,肩负起使命,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法学院2020级陶紫杰表示:“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未来属于我们,希望寄予我们,我们要永葆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奉献情怀。”

带队老师张亚能表示:两位垦荒老人对亲身事例的回忆,让同学们真切体验到了共青精神,希望同学们回校后深刻领悟共青精神,并把共青精神融入到自身的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去。一方面要做共青精神的践行者,另一方面要做共青精神的传播者,让共青精神深入到越来越多同学的灵魂深处,并外化为高尚的道德践行。

访谈最后一程,第八组访谈小队来到了共青城退役军人管理局,局长申家山为“耀邦陵园”的参与建设者。他的介绍让访谈小队进一步了解到“耀邦陵园”的一些布局及蕴含的深意,更深切地领悟到了“耀邦精神”的真谛。

https://www.jju.edu.cn/__local/7/72/89/5C26A09E1DCDFF3C3AC7B331895_44BBF344_C58C0.png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