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简介 | 党团建设 | 教学工作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科学研究 | 师资力量 | 学生管理 | 华文教育 | 校友风采 
请输入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课程思政案例库>>正文
《社会语言学》课程思政
2024-03-26 16: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近些年来,九江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改革,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强调“每门课程都负有思政使命与责任”,引导教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功能,形成了“人人课中讲思政,门门课中有思政”的教学新格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中,语言类课程和文学类、教育类、文化类课程又有一定的区别。语言类课程,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前提。语言类课程课程思政上,更多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突破语言工具性,运用语言工具开展思政教育,通过语言对比,文化对比,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分析,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观、价值观人生观,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实现知识引领与价值目标相统一。

社会语言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门专业理论课,作为重要的理论课程,《社会语言学》服务于专业发展及人文素养的养成,介绍社会语言学基本知识,语言内部和外部变异,语言的接触、语言的发展、语言的竞争、语言政策和规划、语言和文化。通过学习,学生认识语言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的语言学习或研究奠定基础。

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发展,语言竞争、语言与文化等内容,很多语料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社会和文化气息,传达了生活经验和思想,这些内容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教师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区分美丑,明辨是非陶冶情操,提升其品位。

《社会语言学》的思政内容可以涉及到:语言观、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国家主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文化自信、法治思想、辩证思维,服务意识等等多方面内容。

第一章社会语言学引论,包含了民族教育、爱国教育等思政元素。

第二章语言的变异,包括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功能变异等内容,涉及到阶级阶层、方言土语、言语社区、语域语体、语码转换等具体概念,这些内容意在培养学生在不同交际场合的言语交际能力在这些能力的背后,可以挖掘教学内容诸多思政元素如培养学生文化识别理性思考力政治领悟力,培养学生热爱语言、热爱母语、热爱家乡的情怀等,实现语言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第三章语言的接触,包括语言的借用、兼用、转用、融合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汉语的影响力,感受到汉文化的印象力。激发学生民族的自豪感使命感。近年来,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发巨大,“一带一路”建设更是引发了沿线国家的汉语热,由此能增进学生对汉语国际地位的了解。这些都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思政育人的内在源泉。

第四章语言竞争,包括语言的竞争力和族群意识等内容。讲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语言竞争,是祖国统一思政教育最好的材料,香港的民系与语言、台湾的民系语言,都可引发对学生的政治、历史、文化的思考。

第五章语言规划,涉及到语言政策、语言法律、语言制度、语言和谐、语言规范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有较大的差异性,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制度、语言规划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我国国家和民族事业优越性的体现教育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语言观,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时期汉语的变革和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引导学生认知母语、提升规范文明用语习惯;激发学生身体力行,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信念与决心。

第六章语言与文化,语言具有民族性,语言文化的民族性更鲜明。汉语文化的思想内涵,汉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汉语文化在当今世界多元格局中的地位,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语言文化,等等,这些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作为未来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汉语文化观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关注热度快速提升,树立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显得非常重要。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养成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课程思政而言,这些思维所展现的就是一种科学思维,它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物,不能陷入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泥沼。《社会语言学》诸多内容,就是对学生辩证思维培养的很好的材料。如:

语言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的规范与变异,语言的合作与竞争,语言的个性与共性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辩证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文学院